萬圣夜, 是“萬圣節前夜”的簡稱,時間為每年的10月31日。每到這一天,各路“妖魔鬼怪”開始蠢蠢欲動:人們化妝成鬼怪四處游行;南瓜燈點亮黑夜;孩子們扮成小鬼,說著“Trick or treat”(不給 糖就搗蛋),去家家戶戶討要糖果。在這個故人亡靈重回人間,略帶“恐怖”氛圍的節日,你有想過為什么我們會“恐懼”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瓦希針對恐懼做了一項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恐懼是如何影響了人們對所恐懼物體的感知。

 

(圖片來源:Pixabay)

 

一個人如果只是恐懼蜘蛛的話,這樣扭曲的感知并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但有些恐懼癥就會影響到正常生活,比如對針恐懼,那么在他的眼里,針就會比它本來的樣子大很多,他就會害怕或抗拒打針,從而影響必需的醫療保健。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者認為,更好地理解恐懼癥如何影響了人們對所恐懼物體的感知,有助于臨床醫生設計一些更好的治療方法,來幫助那些希望克服恐懼的人們。

 

《焦慮癥雜志》(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中,害怕蜘蛛的參與者被要求忍受五次與活蜘蛛(狼蛛)相遇,然后估計蜘蛛的大小。結果 越害怕蜘蛛的人估計的蜘蛛個頭就越大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瓦希(Michael Vasey)說:“如果一個人很害怕蜘蛛,他就會錯覺蜘蛛比真實的樣子還大,這樣就 孕育了恐懼,助長了恐懼,并且讓恐懼變得難以克服 。”

 

(圖片來源:Pixabay)

 

當提到恐懼癥時,第一想法就是逃避來保證安全,你逃避的時間越久,你就越發現不了自己是錯的,所以惡性循環就來了,越害怕蜘蛛,覺得它越大,這樣就越助長了恐懼癥,使得恐懼持續的越久。我們正試著求解為什么恐懼癥能存留,這樣就可以為患者進行更好的治療,改變他們持續恐懼的理由。

 

研究人員招募了57名自認為患有蜘蛛恐懼癥的人們進行實驗,每個參與者在8周的時間里,在特定時間點與5只大小從1英寸(2.54厘米)到6英寸(15.24厘米)不等的狼蛛進行接觸。這些蜘蛛被放在沒有封蓋的玻璃缸內,實驗者在離缸約3.6米的地方開始,并不斷接近蜘蛛。當他們差不多站到玻璃缸邊上的時候,會被要求用一根約7.6厘米的探針來碰觸蜘蛛來引導它在缸里轉圈,接下來會換用更短的探針。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整個過程中,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不斷報告他們對蜘蛛的恐懼度,根據主觀不適感進行0-100的分數報告。在這些體驗后,參與者要完成具體的恐懼度自我報告,在體驗過程中有何恐慌的癥狀。最后,當這些參與者看不到蜘蛛之后,在索引卡紙上標注他們所估計的蜘蛛從前腿到后腿的長度。

 

實驗結果分析表明,在接觸蜘蛛過程中不適度達到較高峰值,與觀察到的蜘蛛比真實大小更大有關聯。瓦希說,從實驗結果看來, 正是恐懼驅動或者改變了人們對恐懼事物的感知 。我們已經知道恐懼和焦慮會改變一個人對所怕事物的看法。我們的研究表明,恐懼還會影響感知。例子就是,蜘蛛被誤認得更大。

 

一個對蜘蛛恐懼癥最常用也是最經典的治療方法,就是 暴露療法 ,即直接面對恐懼。雖然這種療法被認為是有效的,但科學家還是不能完全解釋為什么有效。瓦希補充說,這種方法對有些人療效并不持久,也很難預測誰會復發。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Emily Caldwell

編輯:宅大大王

排版:小爽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文獻:

Michael W. Vasey, Michael R. Vilensky, Jacqueline H. Heath, Casaundra N. Harbaugh, Adam G. Buffington, Russell H. Fazio. It was as big as my head, I swear!.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012; 26 (1): 20 DOI: 10.1016/j.janxdis.2011.08.009

害怕什么,那東西就越可怕

圖文簡介

在萬圣節這個故人亡靈重回人間,略帶“恐怖”氛圍的節日,你有想過為什么我們會“恐懼”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瓦希針對恐懼做了一項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恐懼是如何影響了人們對所恐懼物體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