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liana Bunim
編輯:瘋子精靈王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羅伯特·魯斯蒂(Robert Lustig)、勞拉·施密特(Laura Schmidt)和克萊兒·布琳迪(Claire Brindis)在《自然》發布報告表示,食糖被濫用的潛在可能性,外加上它的毒性和西方飲食中食糖的普遍性,使得它成為這場世界健康危機中的主犯。
(圖片來源:pixabay)
他們認為,食糖可遠不止是能夠使人肥胖的“無營養食品”。消費量達到了大多數美國人的這個水平時,食糖就可以改變新陳代謝、使血壓上升并對肝臟產生嚴重的損害—這是食糖對人們的傷害中最不為人知的一項。研究人員在評論中指出, 酒精是糖的蒸餾產物,而食糖攝入過多造成的影響可以與喝太多酒的健康危害相比 。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過去的50年里,糖分的消費已經翻了三番,這也被人們認為是肥胖癥流行的主要原因。但是研究人員認為,肥胖癥可能僅僅是由過多糖分攝入導致的毒性影響的一個標記。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40%的代謝癥候群(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癥的關鍵新陳代謝變化)人群臨床上并不是肥胖者。
魯斯蒂認為,只要公眾還認為食糖只不過是無營養卡路里,我們就沒有機會改變上述現狀。正如脂肪、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有好壞之分,卡路里也有好壞之分,而 食糖的毒性則遠超過它提供給我們的卡路里 。
限制食糖消耗的挑戰,可不止是教育人們食糖有潛在毒性那么簡單。我們需要承認,食糖還存在著文化和慶賀方面的影響,改變這些模式是非常復雜的。根據布琳迪的看法,有效的干預不能僅僅指望個人的改變,與煙酒類似,社會環境范圍內的解決方案能夠提高解決食糖問題的可能性。論文作者提到,若想要轉變高食糖消費,全社會就必須更好的了解到關食糖的新興科學。而我們在實踐和從科學所獲得的知識上,存在著巨大的代溝。
(圖片來源:pixabay)
許多用于降低煙酒消費的干預方式都可以作為解決食糖問題的模版,比如征收特別消費稅、控制獲取途徑、嚴把在學校和公共場所的自動販賣機,以及控制小吃店銷售高糖量產品的證件許可等。
排版:小石頭
題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