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李杰? 軍事專家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前不久,美國軍方披露了一條頗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聞:美海軍擬將研發AIP潛艇!為何已有近60年時間都和常規動力潛艇無緣的美國海軍,卻轉而重新對AIP潛艇感起興趣來呢?要知道,自從1959年建造“藍背魚”號常規潛艇后,美國海軍就再也沒有設計和建造過常規潛艇;更準確地說,在1990年10月1日退役最后一艘常規潛艇“藍背魚”號后,美國海軍即開始進入全核潛艇時代。
對于核潛艇,美國海軍可謂情有獨鐘:在目前海軍現役中,既有比較老舊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現役36艘),也有性能十分超前但數量僅3艘的“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還有打算建造數量最多且依然在不斷改型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現役16艘)。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美國海軍始終迷信,核潛艇具有常規潛艇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擁有極高的水下航速。核潛艇主要通過核反應堆獲得動力而不必考慮氧氣的因素,因此即便長期待在水下也可以保持高速航行;而常規潛艇只有在柴油機驅動時才能全速航行,但柴油機工作需要消耗氧氣。如果在水下推進時則要依賴蓄電池提供能源,且靠電動機提供動力,無法在水下高速航行。其次,有著近乎無限的水下續航力。由于核潛艇的反應堆不依賴空氣,可以能做到長時間水下潛航,并且可以利用反應堆的強大能源通過電解水來獲得氧氣。再次,對后勤補給的需求較小。核潛艇在核燃料充足的情況下,只需要補給武器和生活用品,而常規潛艇實施水下長時間作戰則需要大量補給燃料和彈藥。由此可見,核潛艇的確有著常規潛艇望塵莫及的作戰性能優勢(不過,常規潛艇也有成本低,技術門檻低和安全性好等優點)。
美國海軍自恃在核潛艇數量上具有壓倒性的規模,而且在質量上也遠遠地高出其作戰對手的優勢,那么為啥如今又要走回頭路,放下身段,去研制和建造原本“不屑一顧”的AIP潛艇呢?究其緣由,恐怕有以下三點:第一,近年來,美國軍事戰略和海洋戰略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作戰對手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所以其武器裝備發展也發生全新的變化。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不斷地強調“美國第一”和“美國優先”;而他認為“美國第一”和“美國優先”的基礎是“美國軍力第一”,前提是“美國軍力優先”;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保障,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做支撐,美國很難應對戰爭、打擊對手,贏得勝利。近年來,美國五角大樓的多份研究報告更是直言不諱,今后美國的主要作戰對手將是俄羅斯和中國,且在多維空間領域包括水下戰場;且到2020年之后,美國的絕對優勢已不復存在;特別是離岸較近的海空域戰場,美國艦艇和飛機將遭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多種非對稱手段或武器的威脅與打擊,力度正日益加大。因此,原先打算使用大批量尤為適合潛入他國近海海域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來對付中國和俄羅斯常規潛艇的優勢,已幾乎不敷存在。更令美國“杞人憂天”的是:下一步中國或俄羅斯靜音效果持續提升的AIP常規潛艇,會越來越多地潛入美國東、西兩岸200海里海域活動或作戰;勢必要求美國海軍派出更多的攻擊型核潛艇對上述潛艇進行探測、搜尋、跟蹤乃至打擊;這樣不僅要耗費較多數量的核潛艇,變得過于“勞民傷財”;而且美11艘航母需要20-30余艘核潛艇來為其“保駕護航”(每艘航母大約需要2-3艘核攻擊型潛艇),如此將會出現攻擊型核潛艇數量不夠使用,難以滿足未來作戰需求。
第二,一直以來,美國海軍強調需要建立一支更為逼真,更符合作戰特點的“藍軍”部隊,以使雙方的訓練、演習更貼近水下實戰要求,以確保未來水下戰場較量中能握有勝券。但苦于美軍中缺乏AIP常規潛艇等,所以很難模擬出真正貼近實戰對手的裝備特點、戰術要求和逼真背景。令美國海軍感到焦慮和擔憂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其作戰對手陸續裝備了數量越來越多、性能加速提升的AIP潛艇,如俄羅斯、中國;甚至其盟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已擁有了數量可觀、性能相當不錯的AIP潛艇。作為一個重要考量,近年來美國海軍越來越認定,必須及早設計與建造一定數量AIP潛艇,此舉有利于美海軍各兵種、各艦艇、各機種盡早熟悉之,并制定出有效應對之策。
第三,為了“隨時”能向臺灣提供能制衡中國大陸的利器,并做到既能提高臺灣自己的防衛能力,又不改變兩岸當前的軍事平衡的目的,美國可謂絞盡了腦汁:例如,2018年9月25日美對臺銷售的是F-16、C-130、F5與IDF經國號戰機與其所有航空系統備件。今后美國還將變換著手法,出售不同軍種的武器裝備,來不斷地挑動中國大陸的“神經”。當然,美國暫時還不至于將攻擊型核潛艇出售給中國臺灣,但是常規潛艇一直被美認為是其“能給大陸不大不小的制衡器”。不過,苦于美國已有半個多世紀不再設計與建造常規潛艇,更談不上AIP常規潛艇的生產線;為了攪局,美只有通過第三國購買,再轉手賣給臺灣;或者從其盟國買進AIP潛艇生產線,自行研發與建造,然后高價賣給臺灣。總之,美國人是打著既高價出售潛艇給臺灣,大撈一筆;又通過售臺潛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臺水下作戰能力,來達到制衡大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