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此言表明:擁有廣博的知識,又具備高尚的道德,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受其益”。我國信息論研究奠基人周炯槃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科學家和教育家。

周炯槃,1921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上虞縣。1939年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在校學習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48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科學系學習,以全優的成績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學業有成,歸國心切,周炯槃毅然放棄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經香港回國,開始了長達60余載的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生涯。

在周炯槃身上,有著太多個“第一”。1954年,30歲出頭的周炯槃參與了我國第一個郵電高等學府北京郵電學院的籌建工作,是學院創辦人之一。他還率先研制成功我國黑白電視廣播的發射和接收系統,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教學黑白電視臺,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高水平的《信息理論基礎》教材和《通信網理論基礎》等學術專著,創辦了我國工科院校第一個信息論研究生專業,是我國通信理論、信息論、通信網理論的帶頭人。

周炯槃在北京郵電大學工作了57年,他把畢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通信教育事業,加速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去過周炯槃家的人都知道,那間北向的書房兼客廳,僅十幾平米,一排書架是多年前用木板拼接的,一張書桌,兩張再簡單不過的沙發就是他學習工作的場所。

周炯槃一生淡泊名利,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事業上。他將自己獲得的教育部優秀教材特等獎獎金全部捐獻給學校設立“信息工程特別獎學金”,以此來鼓勵學生好學上進,脫穎而出。在病重期間,周炯槃還留下遺囑:將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獻出來作為學校的教育基金。

周炯槃憑借他的干勁,憑借他的師德和勇往直前的闖勁,在荊棘叢生的科學荒野上,為后人開辟了一條平坦的道路。2011年12月,周炯槃在北京逝世。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無私奉獻、至誠報國的崇高精神,在我國信息通信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心中,構筑了一座精神豐碑。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信息論研究的奠基人——周炯槃

圖文簡介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此言表明:擁有廣博的知識,又具備高尚的道德,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受其益”。我國信息論研究奠基人周炯槃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科學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