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考古學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三塊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者,我國著名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有人曾這樣評價他:“‘北京人’注定會讓發現他的人名垂青史,但‘北京人’選擇了賈蘭坡,是因為看到這個人會將他的一生貢獻給人類考古學,并癡心不改。”的確,賈蘭坡的一生都與考古學相伴。
1908年,賈蘭坡出生于河北,高中畢業于北京匯文中學。不同于很多專家耀眼的求學經歷,賈蘭坡沒有大學文憑,但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攀登上了科學殿堂的頂端,既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為我國考古學發展做出了貢獻。
1931年,賈蘭坡在友人的推薦下,進入了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參加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工作。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考古工作者,賈蘭坡沒有受到過正式的學術訓練,但是他很好學,在學校里沒有學到的知識,他便在工作實踐中累積。賈蘭坡的鉆研精神也讓考古隊的其他工作者都很吃驚,他會將人們吃剩下的狗骨頭一塊塊拼接起來,在不同的部位涂上不同的顏色,按照書上圖示的名稱,一一寫在狗骨架上。他的口袋里也裝著各種骨頭,沒事就摸。這樣持之以恒的練習,使得賈蘭坡成為人們公認的“骨頭專家”。這也為賈蘭坡發現“北京人”頭骨打下了堅實基礎。
1936年11月,一個工人把挖到的一塊核桃大小的碎骨片放進小荊條筐。眼尖的賈蘭坡拿起一看,發現是人的頭蓋骨,于是,他將這個被砸碎的頭蓋骨一點點從土里挖出,清理、烘干、修復,再把碎片對粘起來。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便出現在人們眼前。繼1929年裴文中首次發現“北京人”頭蓋骨之后,賈蘭坡又再度震驚了世界。同時,這也成為我國人類考古學的標志性起點。
對中國考古學,賈蘭坡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他親自培養和教導了一大批考古人才。我國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工作者,很多都受到過賈蘭坡的教誨和指導幫助。即使在90多歲高齡的晚年,賈蘭坡仍然關心我國科學隊伍的建設和后繼人才的培養。此外,賈蘭坡還積極參與我國博物館建設工作和科普類文章撰寫。
2001年,賈蘭坡逝世。家人遵照他的遺愿,把他安葬在了周口店龍骨山西側的半山腰,從這望去,可以清晰看見“北京人”頭蓋骨的出土地點。他的墓碑上,也只寫著姓名和生卒年月,沒有任何碑文和說明。賈蘭坡輝煌的一生始于周口店,但卻不會停止,我們會永遠銘記他為我國考古學付出的辛勞。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