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癸,我國著名土壤微生物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在土壤科學里耕耘數載,他的成就有目共睹,學術成果斐然,不僅推動了我國土壤科學的發展,還對我國農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他還為華中農業大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陳華癸,祖籍江蘇省昆山錦溪鎮。1936年,陳華癸赴英國倫敦大學細菌及熱帶病學院學習一年,隨后在倫敦大學研讀博士學位,1939年獲博士學位。1940年,陳華癸放棄了國外的優厚條件,學成歸國后致力于土壤和農業微生物研究,開辟了我國水稻田優勢微生物類群和植物營養元素生物循環研究領域。
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科研生涯中,陳華癸發表了大量論著。1957年出版的《土壤微生物學》,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第一部專著。他主編的《微生物學》一版再版,被各院校廣泛采用為主要參考材料。同時,陳華癸更是被中國科學院黨組提名,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武漢微生物研究室,即后來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長久的科研教育經驗讓陳華癸始終堅持創新,保持探索精神,重視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陳華癸認為,一個好的農業化學家首先應該是一個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學生不應該只在一個領域內簡單地吸收知識,而應該在領域內有所創新,然后使學科得到發展。因此,陳華癸不僅安排了理學院的生物系、化學系的優秀教師傳授基礎課,還要求學生選修工學院的地質學、氣象學,農學院的作物栽培學、耕作學等課程,甚至開設了經濟學、市場學等文科課程。
陳華癸培養了眾多人才,其中不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如陳文新、范云六、劉更另、趙其國、鄧子新等,還有一些是全國知名的教授,如李學垣、胡正嘉等。
陳華癸以其一生孜孜不倦的探索與奉獻歷程,在我國農田土壤肥料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同時奠定了我國土壤微生物學的基礎,更為我國土壤微生物學的傳承樹立了牢固根基。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