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白兔
編輯:小柒
在天高云淡的青藏高原,一片遼闊的草場上,藏羊們正在悠然吃草,一只可愛的土撥鼠(旱獺)忽然從羊群中央映入人們眼簾,四處張望。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象看上去令人心馳神往,禁不住想走上前去“身臨其境”感受一番。
天高云淡、景色宜人的青藏高原。攝影:劉銘玉
然而,大概很少有人能料想到,眼前的情景可能為一種“臭名昭著”的烈性傳染病——鼠疫,埋下伏筆。
鼠疫爆發史
鼠疫(plague)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人類歷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鼠疫爆發,每一次用“伏尸百萬,流血千里”來形容都不為過。第一次大爆發從公元541年開始,陸陸續續持續了200多年,總共奪去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君士坦丁堡的疫情尤為嚴重,疫區遍布地中海沿岸。
第二次大爆發是著名的中世紀“黑死病”。 這次爆發被認為起源于中國,隨著貿易和侵略向西蔓延到了歐洲,最終 導致歐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死亡 。 當時的人們發現:與病人說話會染病、接觸病人的東西會染病,甚至在港口隔離著的商船都能讓一座城染病變為“死城”。
由于當時醫療知識所限,人們無法解釋眼前發生的慘狀。鼠疫被賦予了宗教色彩,被認為是“詛咒”或“上帝的懲罰”,因而還導致了很多“人禍”,如對猶太人的迫害和鄰國間的戰爭等。
1665年的“黑死病”僅在倫敦就奪去了10萬人性命。圖片來源:Wikipedia
最后一次鼠疫大爆發則發生在19世紀的中國,波及亞洲非美幾十個國家,估計死亡人數達到上千萬。1894年,香港也出現鼠疫疫情,這引起了國際細菌學家的注意。 在國際調查小組趕赴香港后的幾周內,就有 兩位細菌學家獨立分離出了鼠疫的病原體:鼠疫桿菌。
鼠疫元兇——鼠疫桿菌( Yersinia pestis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此之后,隨著世界各地鼠疫研究的推進,鼠疫桿菌從以鼠類為代表的嚙齒動物通過跳蚤感染人類的傳播途徑也漸漸明朗。鼠疫周圍彌漫的宗教和玄學迷霧就此消散。
跳蚤是傳播鼠疫的重要媒介,此外接觸帶菌動物的體液或組織,以及飛沫等方式,都可能傳播鼠疫。圖片來源:Wikipedia
今天,鼠疫消失了嗎?
近幾十年,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及醫療水平的提高,“鼠疫”一詞仿佛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鼠疫已經“人間蒸發”,在有些遙遠的地區,鼠疫桿菌還依然躲在那些長著大門牙的小動物溫暖的洞穴里伺機待發。回到陽光明媚的青藏高原。成群的藏羊和牦牛在山坡上吃草,旱獺機警地站在洞口四下張望,一有風吹草動便會聽到它們尖利的叫聲。
一只“萌萌噠”喜馬拉雅旱獺( Marmota himalayanus )
現在正是旅游旺季,游客常常拿著食物引誘旱獺來到自己身邊,做出各種姿態“擺拍”。
游客用手中的面包“調戲”喜馬拉雅旱獺(請勿效仿)。 圖片來源:截圖自haokan視頻
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把自己暴露在鼠疫的威脅下—— 喜馬拉雅旱獺是青藏高原鼠疫的重要宿主和傳播源, 向你跑來的可能是一個 肥嘟嘟毛茸茸 的“鼠疫炸彈”。
旱獺 自身并不會患上鼠疫,但 可能攜帶有傳播鼠疫的跳蚤 。攝影: 劉欣
鼠疫在這里由來已久,也從未徹底從草原消失。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藏族同胞總結出了自己的防疫經驗——這種傳染病不是持續的,只是偶爾發生。當有人染病時,周圍的人聽說后會啟動“土味防御”: 不能坐在旱獺洞前或者旱獺附近,不能摸旱獺,吃飯的東西不能放在草地上等等。 這足以證明當地人知道鼠疫與旱獺的緊密聯系。現在行走在牧區,也不難見到關于旱獺和鼠疫的防疫宣傳語。
鼠疫竟然有了“替罪羊”?
然而,近年來人們發現了奇怪的現象——從1975年到現在,有10次 人間鼠疫 (特指人類患鼠疫的病例)的爆發與旱獺并沒有直接關系。發病的總共有25人,其中腺型鼠疫9例,肺鼠疫6例,敗血型鼠疫3例,腸鼠疫1例,剩下的6例為腸鼠疫和腺鼠疫繼發為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約一半的患者(13人)死亡。如果不是因為旱獺,他們是怎么患上鼠疫的呢?難道除了嚙齒動物,還有其他生物參與了傳播過程? 仔細分析10次鼠疫爆發中第一個發病的病例,大家發現他們做過同一件事: 處理或食用死亡的藏羊。 于是,人們第一次把藏羊這種非嚙齒動物與鼠疫聯系了起來。
若爾蓋藏羊。圖片來源:fiiwoo
藏羊,即藏系綿羊,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畜牧動物之一,也是當地牧民重要的經濟和肉食來源。
1975年以來,由藏羊引起的人間鼠疫病例數量僅次于旱獺,這也讓藏羊成為當地第二號傳播鼠疫的哺乳動物。2005年青海省玉樹州發生家畜鼠疫疫情,并從死亡的藏羊身上分離出了鼠疫桿菌。對這一地區1051份藏羊血清進行抗體檢驗,發現鼠疫抗體陽性率為6.08%,證明60多只藏羊感染了或感染過鼠疫。
近些年,隨著近年來經濟水平提升和防疫宣傳, 剝食病死藏羊的行為已經 漸漸消失了,1998年至今再也沒有發生過藏羊傳染鼠疫給人的情況。
然而,人們還是需要搞清,這些藏羊身上的鼠疫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相信你心中已音樂有了答案——沒錯,就是 旱獺 。
旱獺:好像有人在說我? 攝影:劉銘玉
近期,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的科學家們就從不同角度驗證了這一問題,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8月的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刊物上。
首先,他們分析了藏羊身上分離出的鼠疫桿菌和當地旱獺身上的鼠疫桿菌, 發現藏羊身上的鼠疫桿菌全部來自旱獺 。
其次,在空間分布上,傳播人間鼠疫的藏羊活動范圍與旱獺分布區域基本一致。
最后,時間上分析,藏羊引起的人間鼠疫高峰期略滯后于旱獺冬眠期。 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因為 旱獺身上的跳蚤離開了旱獺冬眠的洞穴,找到新的宿主藏羊,進而把鼠疫傳染給了藏羊,而 人又會通過與病死羊組織的直接接觸或體液接觸的途徑被感染 。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觀察到為了攝取鹽和其他微量元素,羊有舔舐尸體的行為,因此 也可能因為舔舐旱獺尸體而感染鼠疫 。不過,鼠疫在羊和羊之間是不傳染的,羊只能從其他動物那里感染鼠疫,潛伏期從5天~1個月不等。藏羊感染鼠疫后也不會出現大規模死亡的現象,出現急性癥狀的僅僅只有31.6%,而且58.96%的病羊不需治療就能痊愈。
一只旱獺在高原死去,四周是正在吃草的藏羊。 圖片來源:PLoS Negl Trop Dis
不管怎么說,從世界范圍來看,綿羊自然感染鼠疫并將鼠疫傳染給人的情況是十分罕見的。這一青藏高原特有的鼠疫傳播模式延長了鼠疫的流行周期,增加了易感人數,這一復雜的傳播鏈也使防疫工作更加困難。
雖然惡魔“披著羊皮”來,但科學家已經識破了它的真面目。 不管是旱獺還是藏羊,了解了它們傳播鼠疫的具體機制,就能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加以預防。
比如,對游客來說,最好 不要去“調戲”那些看似呆萌的野生動物 ,更要對它們的尸體敬而遠之。而對當地人來 說,不食用病羊、死羊,妥善處理食用的羊肉(確保食用完全煮熟的羊肉),就能極大降低被藏羊感染鼠疫的風險。另外,發現可疑情況需要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并進行處理。
“先吃誰的好呢……”。攝影:劉欣
雖然鼠疫在當今已極少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只要及時就醫,大多數情況都能夠通過抗生素類藥物治愈。但這不意味著大家可以放松警惕,畢竟得病不是什么舒服事,防患于未然總還是好的。
旱獺 :鼠疫了解一下? 攝影:劉欣
作者名片
排版:昕旸
題圖來源: 劉欣
參考文獻:
Dai, R., Wei, B., Xiong, H., Yang, X., Peng, Y., He, J., . . . Li, W. (2018). Human plague associated with Tibetan sheep originates in marmots. PLoS Negl Trop Dis, 12(8), e0006635. doi:10.1371/journal.pntd.0006635
威廉·H·麥克尼爾.《瘟疫與人》.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https://www.cdc.gov/pla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