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源的天空
編輯:小柒
在大家的認知中,“血液是紅色”似乎是件稀疏平常的事兒。對人類來說,只有在某些病理條件下(或影視作品里),才會出現其他顏色的血——比如前段時間就有新聞報道,一位年輕姑娘因病入院,在抽血時發現自己的血漿竟然是乳白色,醫生告訴她,這是 血脂含量過高造成的“乳糜血” [1] 。

(“牛奶”既視感的“乳糜血”。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其實,如果放眼整個動物界的話, 血液的顏色也可以是千變萬化、五彩紛呈的 ——比方說,星蟲的血液就是褐色,烏賊的血液是藍色,沙蠶的血液則為綠色,而大部分昆蟲血液本身則是透明色或淡黃色……似乎有很多動物都“不按套路出牌”。
同樣都是血,為啥不同動物間會有如此明顯的差距呢?細數組成血液的各個成分可以發現,除了 色素蛋白 和 某些代謝產物 外,其他物質基本都是無色透明的。因此,要探究血液顏色的秘密,就得從這兩種成分開始說起。
色素蛋白的“調色板”
色素蛋白 是動物血細胞中或血漿內一類負責運輸氧氣的大分子蛋白質,其顏色主要取決于 色素蛋白結合的金屬離子 ,不同色素蛋白所結合不同類型及價態的金屬元素,都會影響血液的呈色。
許多甲殼綱動物和軟體動物,擁有含二價銅離子的血藍蛋白(Hemocyanin),使血液顏色呈現 藍色 。

(普氏烏賊( Sepia prashadi )的血液為藍色。圖片來自:Wikimedia.org)
在沙蠶等環節動物血液中,色素蛋白為含二價鐵離子的血綠蛋白(Chlorocruorin),血液顏色呈現 綠色 。

(游沙蠶( Nereis pelagica )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星蟲等動物的血液甚至全身都是 粉紫色 ,是由于含有二價鐵離子的血褐蛋白(Hemerythrin)。

(“粉嘟嘟”的方格星蟲( Sipunculus nudus )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在海鞘綱動物體內,色素蛋白是含有釩離子的血釩蛋白(Hemovanadin),血液呈現 翠綠色 。

“綠油油”的海鞘( Didemnum molle )圖片來自:Wikimedia.org
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脊椎動物紅細胞中都含有血紅蛋白(Hemoglobin),血紅蛋白的主要顯色物質為含有亞鐵離子的 血紅 ,因此一般血液呈現 紅色。靜脈血含氧量低,呈暗紅色;動脈血含氧量高,呈鮮紅色。

(人的靜脈血(左1,2)和動脈血(右1,2,3)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另類的代謝物顏色
有些時候,色素蛋白也會處于下風——
比如,在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就生活著這么幾種“詭異”的蜥蜴——作為具有血紅蛋白的脊椎動物,它們全身卻都流淌著綠色的血液!甚至會把全身的肌肉、粘膜、舌頭甚至骨頭都染綠 [2] ……

(綠血蜥蜴( Prasinohaema prehensicauda )圖片來源:[2])
為什么這些蜥蜴會出現“鬼畜”現象呢? 你可能會聯想到漫威電影里的“綠巨人”——浩克,難道蜥蜴們也因為類似的輻射事件發生了基因突變嗎?

(浩克——“誰在說我綠?” 圖片來源:《復仇者聯盟4》)
并不是。
這些蜥蜴與正常蜥蜴的血色之差在于血液中的 膽綠素 (Biliverdin)含量。膽綠素是一種深綠色的膽汁色素,就是這些高濃度“綠色汁液”引起了蜥蜴血液顏色變綠。
正常情況下,脊椎動物體內的膽綠素大多會迅速轉化成膽紅素,并通過膽汁或通過腎臟排出體外。
如果膽綠素在生物體內的累積過高,就會產生細胞毒性、神經毒性等。人類血液中膽綠素濃度達到50微摩就會導致死亡 [3] 。
而綠血蜥蜴的血液中膽綠素的濃度卻高達714-1020微摩,如此高濃度的膽綠素對蜥蜴沒有表現出毒性,反而給這些蜥蜴帶來得天獨厚的優勢—— 對于抗感染、抗氧化、保護細胞等都具有潛在功效 [4] 。這“金鐘罩鐵布衫”的本領倒是真有點兒像浩克了。
百搭的“隨機血色”
也有些動物,比如昆蟲和個別軟體動物——既沒有色素蛋白,也沒有固定顏色的代謝產物,因而血液顏色非常“隨機”。

(昆蟲可以依賴氣管直接完成有氧呼吸,不需要色素蛋白來運輸氧氣。因而許多昆蟲的血液本身為透明的。圖片來源:本文作者繪制)
此外,由于昆蟲是不完全循環系統,血液和體腔液往往混在一起,因此食物中及體液中的不同顯色物質會使它們的血液呈現出黃、橙紅、藍綠和綠等多種色彩。
一定要舉出個例子的話,最生動的莫過于下圖這款不招人愛的昆蟲了吧——打死了它,流出的卻是你的血。

(一只正在品嘗人血的白紋伊蚊( Aedes albopictus ),擁有了“紅血”。圖片來自:Wikimedia.org)
作者名片
排版:昕旸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http://zj.sina.com.cn/news/2018-01-17/detail-ifyqtwzt9780085.shtml
[2] RodriguezZB, Perkins SL, Austin CC. Multiple origins of green blood in New Guinealizards. Sci. Adv. 4, eaao5017(2018).
[3] GreenbergAJ, Bossenmaier I, Schwartz S. Green jaundice. A study of serum biliverdin, mesobiliverdinand other green pigments. Am. J. Dig. Dis. 16, 873–880 (1971)
[4] Alves E,Maluf FV, Bueno VB, Guido RVC, Oliva G, Singh M, Scarpelli P, Costa F,Sartorello R, Catalani LH, Brady D, Tewari R, Garcia CRS. Biliverdin targets enolasean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 (eIF2a) to reduce the growth of intraerythrocyticdevelopment of the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 Sci.Rep.6, 22093(2016).
[5] 劉凌云,鄭光美,普通動物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