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矛隼工作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激光武器在科幻作品中可以說是常客,星球大戰的激光武器更是深入人心,以至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民都在內心把激光看作是未來的超級武器。但是現實里,激光武器的測試早已將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甚至也已經有小型激光武器或軟殺傷激光武器進入現役。

  激光武器是一種定向能武器,發射高能激光束攻擊目標,干擾對方的光學儀器或肉眼,或者直接以激光照射目標的熱能效應摧毀目標結構達到硬殺傷效果。

  激光武器的大小各不相同,小型的激光武器可縮小至單人使用,激光炫目器就是常見的單兵激光武器,主要用于鎮暴使用,通過一定能量的激光照射目標,可以讓人短暫致盲。有一些激光炫目器則可以通過快速變化的光線讓被攻擊者產生強烈的眩暈和惡心感覺。

  更少見的一些激光武器則是基于“激光誘導等離子效應”(LIPE),這一效應是使用激光誘爆一個等離子球體,并讓等離子體制造大約130分貝或者更高的噪聲,這一分貝相當于噴氣式戰斗機的引擎聲音,足以驅散人群而又不會造成永久性的聽覺損傷。

  圖為美軍研制的“PHASR非致命激光步槍”

  更大型的激光武器往往被軍隊裝備,首先裝備的是一系列軟殺傷激光武器,中國所裝備的99式主戰坦克就裝備了激光炫目壓制干擾器,其可以發射致盲激光干擾敵方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或炸彈,使其偏離目標。在距離允許的情況下,99式主戰坦克甚至可以致盲對方裝甲車輛的觀瞄設備或者致盲人員。

圖為中國99式主戰坦克

  很顯然,傳統坦克上無論是設備空間還是供能方面都很難滿足硬殺傷的高能激光發射器的需求。不過,地面上的大型激光發射器有時也只起到軟殺傷作用,原因是他們的攻擊目標是遠在六百多公里之外的衛星。

  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運行在距離地面六百多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而使用陸基高能激光發射器可以直接干擾光學間諜衛星的光學信息采集,甚至沒有防備的間諜衛星有可能被直接燒壞電子元件。

圖為美國KH-11光學偵察衛星,其巨大的鏡片是激光武器干擾的良好目標(來源:wiki)

  隨著技術的發展,更多的硬殺傷武器開始得到服役。最早進入我們視野的是美國改裝的激光武器測試飛機,使用一架波音747客機作為機體,并在機首裝備了一臺高能激光發射器。這臺激光發射器使用化學反應來提供能量,可以發射數十道極高能的激光束,主要用于戰區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空基補充。

  這些激光束很難直接摧毀彈道導彈,但是可以使其的表面因激光攻擊而發生變化,進而在高速飛行時因氣體阻力解體或者偏離目標。非常可惜的是,激光武器測試飛機在最終因為較低的實用度和過高的運行費用而最終退役。

圖為YAL-1A空基激光武器測試飛機(來源:wiki)

  隨著無人機的發展,激光武器又被重新的應用,這一次他們更多的是以“低價”而聞名。首先應用的是軍事禁區使用的小型激光反無人機裝置,用于發射激光脈沖攻擊過于接近的無人機,而其價格只有幾美元一發。

  后來的激光武器則被裝備到戰艦上,美國海軍LaWS激光武器就裝備于“彭斯”號導彈驅逐艦,主要用于測試和實驗用途。LaWS并沒有鏈接戰艦的電力系統,而是擁有自己的獨立發電機,充電完成后可進行滿功率2分鐘的激光照射,主要用于短距離的反無人機和反小艇作戰。

圖為美國彭斯號驅逐艦所裝備的激光武器系統(來源:wiki)

  不過,激光武器雖然是高科技武器,但是在很多方面仍有缺陷,例如射程——在大氣層環境內,空氣介質將大大削弱激光的威力,降低其射程。例如海面的水霧、空氣中的塵埃,甚至是霧霾天氣都會導致激光武器無法發揮完全戰斗力。

  總的來說,作為一種定向能武器,其潛力還沒有被完全地挖掘起來,相信在進一步研究之后,我們會越來越多的看到激光出現在戰場上。

激光武器C位出道,殺傷力是否“名副其實”?

圖文簡介

隨著無人機的發展,激光武器又被重新的應用,這一次他們更多的是以“低價”而聞名。首先應用的是軍事禁區使用的小型激光反無人機裝置,用于發射激光脈沖攻擊過于接近的無人機,而其價格只有幾美元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