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別名牛角椒、長辣椒、菜椒、燈籠椒,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辣椒作為風行各地的食材,刺激著人們的味蕾,人們用辣椒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美食。
那么,“辣”的原理是什么呢?“辣”是指熱與痛的混合感覺。“辣”為五味中的一種,但其實是化學物質(譬如辣椒素、姜酮、姜醇等)刺激著人體細胞,在大腦中形成類似于灼燒的微量刺激的感覺,不是由味蕾所感受到的味覺。
為什么許多人會對“辣”愛不釋“口”?這需要從人類的進化能力說起。辣椒中具有辣椒素類物質,其辣感能夠避免哺乳動物食用。但是人類作為高級哺乳動物,在漫長的進化中,產生了一種大腦獎勵機制。在這種機制作用下,人體感到痛苦后,會分泌內啡肽來平衡辣感帶來的痛苦。并且,在消除舌部痛苦的同時,內啡肽還能夠在人體內制造類似于快樂的感覺,而我們將這種感覺誤認為是來自辣味本身,這就是辣味誘惑著許多人的原因。
同樣是辣味,辣與辣之間也有所不同。辣味調料均來源于植物,除了辣椒外還有胡椒、姜、蒜、蔥、花椒等。人們對不同的辣味調料所感受的辣味程度強弱不等,按味感和刺激性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熱辣味
此類為無芳香的辣味, 在口中能引起灼燒感,但對鼻腔沒有明顯刺激感。這類主要有辣椒、胡椒和花椒。
刺激辣味
此類是既能刺激舌和口腔粘膜,又能刺激鼻腔和眼睛,具有味感、嗅感和催淚性的物質。此類主要有蒜、蔥、芥末。
辛辣味
辛辣味物質是一類除辣味外還伴隨著強烈揮發性的芳香味物質。主要為姜、胡椒油中的某些物質。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辣感不同的原因主要為其化學結構的差別。一般辣味物質是兩親物質,既親水又親油。定味基是親水基或極性基,助味基是疏水基或親油基,非極性基。辣味一般被列為化學感覺,同時也帶有物理感覺,如熱感和辛辣感。這是因為辣味與物質的化學結構有一定的關系,它們的結構特點是具有酰胺基、異氰基等基團。
吃辣一般容易使人“上火”,那么,吃辣不上火的竅門有哪些呢?
1.吃辣菜時,主食最好選粗糧,因為其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可預防由腸胃燥熱引起的便秘。
2.多喝水、湯或者酸奶、牛奶。不僅可以解辣,同時還有清熱作用。
3.愛吃辣的人餐后宜多吃酸味水果。酸味水果中含鞣酸、纖維素等物質,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幫助吃辣的人滋陰潤燥。蘋果、梨、石榴、香蕉、山楂、葡萄、柚子都有去火的作用。
4.烹調時用鮮辣椒代替干辣椒調味,可減少上火。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