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劉丫) 日前,以“科學促進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京舉辦,與會專家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等領域開展了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接受記者采訪,分享了科研團隊對睡眠的前沿研究。

“睡眠不是一件小事”,段樹民這樣說道,人的生命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不足時,人體容易出現問題。每個人都會有睡眠不好的時候,但如果失眠癥狀持續了三周以上,即可定義為慢性睡眠障礙。睡眠障礙不容小覷,伴有睡眠障礙的人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

段樹民介紹,長期的睡眠障礙會導致一些疾病,比如抑郁癥、焦慮癥等。其中,抑郁癥與睡眠關系十分密切——幾乎所有抑郁癥患者都會有睡眠障礙。目前,科研團隊也在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它們看似互為因果:當人的睡眠質量出現問題、連續失眠時,就會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同時,當人焦慮或抑郁時,也會造成睡眠問題,二者是相互影響的。

對于抑郁癥與睡眠這一課題,段樹民的科研團隊也在研究大腦控制睡眠與情緒的環路有多大程度的交叉,如果能找到找到僅調控睡眠而不影響情緒的中樞,就可能找到一些方法選擇性調控睡眠而不影響情緒。此外,段樹民還提到國內流行病學研究團隊發現某種流感會攻擊腦內的睡眠覺醒中樞,使患者產生發作性睡病。疾病發作時,患者可能在工作時會突然睡著,猝倒,造成患者的安全問題。因此,若能有效地控制睡眠,就可以解決許多疾病治療中遇到的問題。

段樹民表示,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腦內控制睡眠的網絡將會得到精準而清晰的解析,可望實現對人類睡眠障礙的精準有效的治療。現在治療睡眠障礙主要靠藥物,這些藥物除了調控睡眠,也可能會影響腦的其它功能,比如人們會擔心影響記憶等。而精準治療具有特異性,其靶點只對大腦中控制睡眠的部分起作用,從而避免了對腦的其它功能產生副作用。目前,雖然在動物實驗中通過腦內植入電極可以做到精準調控睡眠,科學家們希望將來能發展出無創的方法來精準調控人的睡眠。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段樹民:睡眠不是一件小事,睡眠障礙可引發疾病

圖文簡介

“睡眠不是一件小事”,段樹民這樣說道,人的生命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不足時,人體容易出現問題。每個人都會有睡眠不好的時候,但如果失眠癥狀持續了三周以上,即可定義為慢性睡眠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