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長于江南水鄉,毅然扎根于西北邊陲。他辛勤耕耘五十余載,在顯微鏡下譜寫了絢麗的篇章,豎起了蘭州大學生物系的這面大旗。

他就是我國植物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細胞生物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鄭國锠。

鄭國锠出生于江蘇省常熟縣。12歲讀完小學后因家境寒微而輟學,隨父務農,后來在親戚的幫助下讀完了初中。1931年,鄭國锠考入江蘇省太倉師范高師部學習,1950年,鄭國锠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歸國后,鄭國锠同時接到了南開大學、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的邀請。

然而,鄭國锠最終選擇了蘭州大學,1951年4月,鄭國锠一家三口抵達蘭州,相對于江南魚米之鄉來說,這里的自然條件極端艱苦,當地人稱蘭州“無風三尺土,下雨滿街泥”。從那時起,在這片植被稀少的土地上,他走過了一個甲子的歲月,直到生命終止。

鄭國锠長期從事生物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教學工作方面,1978年他授命編寫《細胞生物學》高校教材和草擬《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1980年《細胞生物學》出版,連續印了8萬余冊,1992年又出第2版,已重印3次。1980年鄭國锠在國內首創細胞生物學專業,舉辦了全國細胞生物學師資講習班和實驗課班,培養了大量人才,已畢業博士生16名,碩士生30余名,大部分成為學術帶頭人和領導骨干。

他的學生王崇英這樣評價老師鄭國锠,他對物質生活的要求非常低,他更崇尚的是他所從事的事業。2003年,鄭國锠將他獲得的“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金20萬元港幣全部捐贈,設立了蘭州大學“鄭國锠生命科學獎學金”,用于獎勵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品學兼優的學生。

2012年10月12日,鄭國锠院士因病在蘭州逝世。蘭州大學廣大師生懷著悲痛的心情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鄭國锠院士的緬懷和追思。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侯歲穩教授表示,在大學時曾帶著無比的神圣感捧讀鄭國锠先生所著的教材,而工作后無論他走到哪里參加生命學科領域的學術活動,被問及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鄭國锠先生最近還好嗎?”看似簡單的問候,深深地蘊含著科技界和教育界對鄭國锠先生學術成就與人格風范的景仰。

作為我國細胞生物學界的泰斗人物,鄭國锠為科學教育事業奮斗不息。他終生辛勤耕耘、矢志不渝,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用生命書寫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典范。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居一隅而雄天下——中國“細胞生物學之父”鄭國锠

圖文簡介

他成長于江南水鄉,毅然扎根于西北邊陲。他辛勤耕耘五十余載,在顯微鏡下譜寫了絢麗的篇章,豎起了蘭州大學生物系的這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