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邵永靈 軍事專家
策劃:畢孝斌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說到世界最長壽的洲際彈道導彈,非美國的“民兵”-3莫屬。這位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冷戰斗士,至今已服役超過40年,不僅與它同時代的蘇聯洲際導彈早已退役,就是比它更年輕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也因裁軍而提前謝幕。當然,服役時間長了,即使有各種升級、延壽措施,老化也在所難免。美國空軍8月2日發布聲明稱,當天當地時間凌晨4時42分,由于技術故障,美軍中止了一次“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飛行試驗,導彈在太平洋上空自毀。每年兩次發射,是美軍對“民兵”-3導彈的例行抽檢,不過因技術故障自毀倒還是第一次。也許,這個老兵真的到了該退出的時候了。
“民兵”-3導彈研發于上世紀60年代,1970年12月,第一個“民兵”-3導彈中隊組建完畢并進入戰備值班。即使從1978年停產算起,最年輕的“民兵”-3導彈也服役了40年之久,按照2010年美軍的規劃,“民兵”-3導彈將服役至2030年。屆時,全部導彈的服役時間將超過50年,有的甚至達到60年。即使考慮到固體燃料導彈的有效期通常較液體燃料導彈要長的因素,“民兵”-3導彈如此長壽在世界彈道導彈當中也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民兵”-3導彈為什么能熬過同時代、甚至比它更年輕的洲際導彈,笑傲江湖近半個世紀?這其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性。
從偶然因素的角度看,蘇聯猝然解體及之后的核裁軍給了“民兵”-3導彈前所未有的生存機遇。冷戰時期,由于軍備競賽的推動,美蘇兩國洲際導彈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基本是新型號剛服役,下一代就已經在路上了。以美國為例,“民兵”系列三種型號洲際導彈的服役時間分別為:1963年,1965年和1970年。雖然“民兵”系列導彈彼此之間存在繼承性,但這一更新換代速度也是相當快的。其實,就在“民兵”-3導彈剛服役一年之后,美國戰略空軍就提出了第四代洲際導彈的研發設想。該導彈由于在研發過程中對部署方式的選擇百般糾結、久拖不決,故影響了導彈的服役時間,直到1986年底,首批10枚“和平衛士”洲際導彈才部署到位?!昂推叫l士”洲際導彈是美國、乃至世界洲際彈道導彈的巔峰之作。它攜帶10個爆炸當量為30萬噸的MK21分導式彈頭,命中精度達到了90米,這一記錄至今尚未被超越??上У氖牵昂推叫l士”生不逢時。1991年12月,蘇聯以轟然倒塌的方式完成解體,此前刺激美國不斷研發新型洲際導彈的最大動力突然消失。根據1993年1月美俄簽訂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平衛士”導彈應于2005年前全部退役,美國只保留500枚“民兵”-3洲際導彈(后來進一步削減到450枚)。為什么裁掉先進的“和平衛士”留下相對老舊的“民兵”-3導彈?只有一個原因:“和平衛士”的部署量太小(50枚),如果留下它,就意味著美國戰略空軍要保留兩套保障系統,這樣必然增加保障的成本和復雜程度,而“民兵”-3導彈部署量大,單獨一個型號就可以滿足規模要求。
以上說的是偶然因素。其實,“民兵”-3導彈能活到今天,也不全靠運氣,而是有其必然性,實力同樣是它長壽的原因?!懊癖?3是世界上第一種分導式多彈頭導彈(3個彈頭),曾創造上世紀70年代初洲際導彈命中精度的世界紀錄(500米左右)。更重要的,“民兵”-3導彈自服役之后,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上世紀80年代,“民兵”-3導彈換裝了子彈頭威力達33.5萬噸的新型MK12A分導式彈頭,精度進一步提高到185米,同時,導彈的保障系統和地面設施也得到改進。進入90年代,美軍啟動了規模更大的對“民兵”-3導彈的延壽計劃,包括“制導系統更換計劃”和“推進系統更換計劃”。進入21世紀,美軍又開始實施“快速執行和作戰瞄準”系統延壽項目和再入飛行器替換項目。為了使“民兵”-3順利服役到2030年,預計美軍還會規劃實施新的延壽改進計劃。
與其他洲際導彈相比,“民兵”-3導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那就是較低的成本和費用,而這歷來是影響美軍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單枚導彈的平均研發部署成本,還是導彈發射設施建造和導彈的維持費用,“民兵”-3導彈都顯著低于其他型號洲際導彈。
不過,此次發射出現故障給“民兵”-3導彈的前途蒙上了陰影。盡管“民兵”-3導彈老當益壯,但畢竟服役時間已超過40年,各種延壽升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系統的老化問題。也許,這會成為一個契機,促使美國戰略空軍加快研發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這樣,也許在2025年左右,“民兵”-3導彈就可以開始退役了。屆時,這款世界最長壽的洲際導彈將終結自己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衛護國家安全的使命,老兵終于離開,但不是死去,而是慢慢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