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策劃:武玥彤

  制作:鴻爪雪梨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為陸地上的移動堡壘,坦克以其優越的機動作戰能力、強悍的防御性能以及不可忽略的戰術意義,成為陸軍裝備序列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能否對坦克車輛造成高效毀傷,直接關系到了陸上對敵作戰是否順利。經過多年的發展,坦克車輛在各項性能上均有了翻天覆地的發展,其中尤以裝甲防護性的發展最為迅猛。新型裝甲層出不窮,對反坦克彈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坦克的“天敵”

  傳統的反坦克導彈多采用聚能裝藥戰斗部,通過炸藥起爆的聚能效應形成高溫、高壓和高速(8000~9000m/s)的金屬射流來擊穿坦克裝甲。隨著裝甲防護能力的快速提高,在含能材料發展滯后的現狀下,金屬射流對坦克的威脅正在逐漸減弱。

圖片來自網絡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分軍事科學家們從設計思想上擯棄了聚能破甲的思路,而是返璞歸真的從直接提升能量的角度,研發了一種新型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動能導彈。

  猶如巨大的隕石高速砸向地球會帶來毀滅一樣,動能導彈采用導彈超高速運動獲得的巨大動能,通過與目標直接碰撞進而摧毀目標。一個以7000m/s速度飛行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相當于8倍該物體質量的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而如果考慮到導彈與目標的迎面相對速度,則上述能量將翻倍。

  美國的瞄準線反坦克(Line-of-sight Anti-tank,LOSAT)動能導彈是這類先進反坦克動能導彈的典型代表。

圖片來自網絡

  LOSAT動能導彈系統的身體結構

  LOSAT動能導彈系統由發射裝置內的4枚導彈、發射車、導彈存儲、運輸車及后勤保障設備組成。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動能導彈由彈頭(穿甲彈芯)、制導組件、動力裝置、制導信號處理單元及點火控制裝置、滾動傳感器、 火箭發動機、展開式尾翼、激光接收機組成。

  由于整套系統安裝在輪式戰車上,LOSAT動能導彈系統的機動性非常好,同時導彈系統完整的集成在了小型作戰車輛上,便于通過空運快速部署,以彌補一些輕型部隊攻擊重裝甲目標威力不足的缺點。LOSAT整個系統安裝在一輛改進的“悍馬”M1113底盤上,可以通過C-130或C-5空運部署,也可由C-130空投或者由UH-60L直升機吊運,因此具有良好的戰略機動性。整個武器系統有3名乘員,特殊情況下,2名乘員也可完成任務。

圖片來自網絡

  LOSAT動能導彈的“金屬矛”

  LOSAT動能導彈的速度達到了1523m/s,是普通炮彈初速的5倍,尤其重要的是,它的飛行速度不會像炮彈一樣彈道衰減,而是一直保持極高速度直至撞擊目標。

  動能導彈內部無炸藥、引信及相關電氣、機械結構,取而代之的是一根強度極高的“金屬矛”。從威力上看,一般反坦克導彈不能穿透的爆炸反應裝甲或復合裝甲,動能導彈均可有效摧毀,達到“hit-kill”即擊中即摧毀的效果。

  為實現高速飛行,動能導彈的主推力火箭發動機采用密度低、強度大的碳纖維增強材料,用以裝填末端羥基聚丁二烯高能推進劑,不僅減少了火箭尾焰對激光制導的干擾,同時通過縮小彈徑降低了空氣阻力,進一步的提高了導彈速度。

  LOSAT動能導彈最大射程為8km,大于美國現役的陶式反坦克導彈,成倍的擴大了作戰區域和打擊半徑。導彈在飛行約600m后即可到達最大速度,并以該速度持續飛行直至摧毀目標。分析認為,動能導彈系統將使現有絕大部分先進坦克的防護性能失效或大大下降,即使采用現役主動防護系統的坦克裝甲,也因當前的反應速度不足以應付如此高速的攻擊,而難以開展有效防御。

圖片來自網絡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制,LOSAT導彈系統在2004年5月和6月的試驗中共進行了9次實彈射擊,其中7次被認為相當成功。之后,隨著關鍵技術的突破,美國國會終止了該型號的生產,而將其科研成果用于開發 “CKEM緊湊型動能導彈”。由此說來,LOSAT動能導彈應該是美國動能導彈系列的先驅者和開拓者。

  矛與盾的發展一直是螺旋上升、互相促進的。對于任何目標的毀傷,不論是傳統的聚能破甲彈,或是當前方興未艾的電磁炮,歸根到底都是能量的直接作用。LOSAT動能導彈系統作為第一款公開信息的反坦克動能毀傷武器,雖然并未大規模列裝,但其設計思想、攻關成果、作戰理念深深影響了下一代各國的反裝甲武器、反艦武器甚至陸基、天基反衛星武器的發展思路。

動能導彈界的“探路者”——美國LOSAT動能導彈

圖文簡介

軍事科學家們從設計思想上擯棄了聚能破甲的思路,而是返璞歸真的從直接提升能量的角度,研發了一種新型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動能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