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讓你聯想一個和“糖”有關的感官詞,大多數人想到的一定是甜。我們最直接的感知來自于生活經驗,例如生活中我們經常吃到的白砂糖、蔗糖、蜂蜜、紅糖等傳達給我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甜,當然,這僅僅是從甜度上來劃分的糖類。然而,糖類真的都是甜的嗎?實際上,并非所有糖的口感都是甜的,自然界中也存在著有苦味的糖,例如龍膽二糖。

什么是糖?

糖類是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在我們食用的食物里也存在大量的糖類,為我們提供大量的碳元素。比如饅頭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我們口腔中咀嚼時,會刺激口腔的唾液腺產生唾液淀粉酶。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水解成麥芽糖,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吃饅頭時會嘗到甜味。除此之外,玉米、米飯、土豆中也含有大量的淀粉。

糖的分類:單糖類、低聚糖類、多聚糖類等

單糖有葡萄糖、果糖等,葡萄糖是我們所熟悉的一種單糖。在參加運動會時,我們會看到運動員在比賽開始前會喝一杯葡萄糖補充能量,這是因為葡萄糖在我們體內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為肌肉的收縮運動提供能量,使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處于更好的狀態。

葡萄糖在機體的代謝分為有氧氧化和無氧氧化。有時候在運動劇烈過后肌肉會產生酸痛感,這主要是由于當身體處于運動狀態時,會分解大量葡萄糖為人體供能。如果體內氧氣不充分,就會導致部分葡萄糖進行無氧氧化產生乳酸,大量的乳酸在體內堆積就會產生酸痛的感覺。

在食品中含有的糖類大多都是低聚糖類以及多聚糖類。例如谷物中的淀粉、牛奶中的乳糖、甘蔗和甜菜中的蔗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纖維素等。

低聚糖通常是由2-9個單糖結合形成,兩個單糖結合成的叫二糖,比如槐糖、櫻草糖。三個單糖組成的低聚糖稱為三糖,比如棉子糖,依此類推還有四糖,五糖等。

由10個以上的單糖通過苷鍵連接而成的糖稱為多聚糖,又叫多糖,可分為植物多糖和動物多糖,淀粉以及纖維素就屬于植物類多糖,動物多糖包括糖原,肝素,甲殼素等。

糖原在人體內主要分為肝糖原和肌糖原。糖原是人體內糖的一種儲存形式,主要作用是維持血糖相對恒定。但這里提到的血糖指的并不是糖類物質在血液中的濃度,而是指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濃度。例如空腹時血糖較低,肝糖原就會分解為葡萄糖提供能量,但是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肌糖原存在于肌肉中,需要先分解成乳酸然后進入肝臟轉化成肝糖原后再分解供能。

人體內的“糖”

人體內環境穩態平衡,糖在體內的分解和儲存隨著機體內環境改變而改變。

例如,當我們處于饑餓或者生病狀態時,血糖濃度降低,此時人體內的其他物質,如脂肪、氨基酸等經過一系列生化反應轉化為糖。而在我們進食之后,血糖濃度就會升高,此時血液中的糖需要轉化為糖原,氨基酸和脂肪等就會儲存起來。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關于“糖”你真的了解嗎?

圖文簡介

低聚糖通常是由2-9個單糖結合形成,兩個單糖結合成的叫二糖,比如槐糖、櫻草糖。三個單糖組成的低聚糖稱為三糖,比如棉子糖,依此類推還有四糖,五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