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在詩中是這樣描述海洋的。對于毛漢禮來說,海洋是其一生的追求與光彩。遨游于物理海洋科學之中,他揮灑了一生的熱血與激情,成就了如今海洋事業的燦爛與輝煌。

毛漢禮,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人。他參加了我國首次漁場調查,主持了我國第一艘專用海洋調查船“金星號”的改裝工作。毛漢禮還參加和主持了北黃海西部海洋綜合調查,參與領導了1958-1961年的中國全國海洋綜合調查,之后又參加并領導了“中國海溫、鹽 、密度躍層”、“東海北部氣旋型 (冷)渦”、“黃、東海環流和黃海動力學”等專題研究。毛漢禮對渤海、黃海、東海的水文特征和水團,對長江口和杭州灣的咸淡水混合擴散問題,及海洋環境與資源開發等問題均有深入研究。其中,1957年與日本海洋學家吉田耕造共同提出的上升流理論模式,迄今仍被廣泛采用。

“海洋學的總任務,就是研究海洋中各種自然現象與自然資源的本質及其變動規律,使海洋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這是毛漢禮在《海洋學的任務、發展和現狀》中提出的觀點。對于海洋水產的問題,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指出:“只求一時之利,以竭澤而漁的錯誤辦法來增加產量,將會遭受嚴重的損失。”他還主張“加強科學研究,制定合理的生產方案,既要增加產量,又要保護資源,又要發展養殖事業”。在海洋資源開發方面,他認為石油為淺海海相的產物,據估計,目前地球上尚未開采的石油資源,有半數左右藏存在水成巖的巖層內。探勘海底石油這項工作,應由石油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海洋學家以及工程師們密切合作。

正是因為在各個方面全面、獨特、嚴謹的思考與研究,才使得毛漢禮登上了海洋科學之峰。不論是學術上的研究,還是實踐上的突破,毛漢禮都一絲不茍。嚴謹刻苦的科學精神使其成為了海洋科學研究的先驅,也成就了作為一名科學人的魅力與光彩。

由于物理海洋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毛漢禮堅定地認為,把海洋事業搞上去,關鍵是培養人才,增加新生的力量。所以他特別注重培養海洋科技人才,尤其是對“學術帶頭人”的培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毛漢禮對他的學生們提出的要求。毛漢禮在帶研究生時,除了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外,還特別注意培養他們的道德修養。他這種精益求精、盡心盡力的無私精神深深地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遨游海洋科學 傾灑精神風姿——毛漢禮

圖文簡介

對于毛漢禮來說,海洋是其一生的追求與光彩。遨游于物理海洋科學之中,他揮灑了一生的熱血與激情,成就了如今海洋事業的燦爛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