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工程建筑、南京民航候機樓、南京中山陵園音樂臺、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華戲院、北京圖書館,聽到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你是否知道這一座座建筑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楊廷寶。
楊廷寶字仁輝,出生于1901年。楊廷寶的母親米氏,能書擅畫,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后代。在母親的影響下,楊廷寶終其一生與繪畫相伴。他以多方面突出的成就,被稱為“近現代建筑第一人”,建筑界有“南楊北梁(梁思成)”之譽。1912年,楊廷寶考入河南省留美預科班,不久便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并連跳兩級進入三年級。1921年,楊廷寶考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
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僅花兩年時間便學完四個學年課程,曾先后榮獲艾默生建筑設計大賽一等獎,市政藝術學會設計競賽一等獎,引發眾多關注。他的建筑設計也入選了美國出版的《建筑設計習作》一書。1926年,眷戀祖國的楊廷寶放棄了美國建筑事務所的重金聘用,回到了祖國。
楊廷寶回國后,被天津基泰建筑工程公司聘為建筑師。楊廷寶的設計理念,是兼收并蓄,設計中量體裁衣,切合實際。他主張洗練凝重,反對浮華鋪張。在楊廷寶的建筑設計中,人們可以讀出一種整體思想及一種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筑師的理念。
無論是作為設計者還是老師,楊廷寶最關心的,是“建筑師為人類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環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 楊廷寶有一句名言:“處處留心皆學問。”正是他時時觀察生活,處處體驗生活,才深切體會到建筑設計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而服務,就必須從細節做起。所以他總是隨身帶著小鋼卷尺、小本子和筆,凡是看到好的設計、好的實例,就畫下來、記下來。據他的學生回憶,在日常教學中,楊廷寶常常提出一些小問題,如:門把手和門鎖裝在什么高度合適?桌椅的高度多少才合適?吊燈要離地面至少多高?電燈開關怎樣布置比較方便?正是這樣,才造就了“為人而設計”的真正的好建筑師。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