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余我國著名的河口海岸學家,是我國河口海岸理論應用于工程實踐的主要開拓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河口海岸眾多,而“伯樂”很少,陳吉余就是河口海岸的“伯樂”。
1989年,上海黃浦江污染嚴重,自來水水質不佳,需要尋求新的水源地,相關部門將松浦大橋一帶作為新的水源地選址,而這個方案卻遭到了陳吉余的堅決反對,他認為青草沙才是未來水源地的最好選址。
1990年,在上海市引水水源討論會上,他提出了“干凈水源何處尋,長江河口江中求”的論斷,認為青草沙可以成為上海未來的水源地。終于在1992年,他的建議得到了肯定和支持。最終,青草沙水源地工程順利竣工,優質原水惠及了整個上海,也為這座城市的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選址也飽含著陳吉余的大量心血。機場選址時,陳吉余建議把機場建到海堤外的灘涂上。他認為,這樣既可避免征用農田、大規模拆遷,又能圍海造地、利用潮灘。而且,機場建在海堤外也不會對附近居民有噪音的影響,還能為未來的發展留有廣闊的余地。最終,陳吉余的建議得到了肯定和采納。由于機場的建設占用了鳥類遷徙活動的區域,為了保障生態平衡,就必須給候鳥尋找新的棲息地。陳吉余牽頭組成了多學科課題組,將距離機場十多公里的九段沙實施種青促淤引鳥工程,為鳥兒開辟了新的生態樂園。
如今,這位老人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為我國的發展建設所做的貢獻,值得我們銘記。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