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策劃:宋雅娟

  作者:龍貓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提起印度,大家想到最多的大概是“開掛”,玩雜技的閱兵、掛滿乘客的火車……網上有關調侃印度的段子比比皆是。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印度在各方面多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LCA就是印度的“光輝”。

圖片來自網絡

  LCA戰斗機(英文:HAL Tejas LCA Fighter,中文翻譯: “光輝”),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為印度空軍研制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斗機。LCA項目是印度軍方于1983年提出,最初就是為了替代當時印度空軍大量服役的蘇制米格-21戰斗機,并實現印度獨立研制先進戰斗機的目標,進而擺脫對外購戰斗機的依賴。

圖片來自網絡

  當時由于印度空軍購買了一批法國幻影2000型戰斗機,法制戰斗機的性能明顯優于當時印度裝備的米格-21和米格-23,因此印度空軍對其非常滿意,LCA最初的設計指標也一度向幻影2000看齊。后來印度軍方提出LCA要在機動性上優于幻影2000,所以最后修改機翼變為外凸的雙三角翼設計(和我國殲-7E相反),加大了機翼前緣面積,提升了起降性能和機動性,但是高速性不如使用大三角翼的幻影2000戰斗機。

圖片來自網絡

  印度對于所謂的“高技術”一直有一種近乎病態的癡迷,在LCA研發上也不例外,LCA的復合材料使用比例高達40%,可以說是三代機中比例最高的。因為大量使用復合采撈,所以LCA的“體重”非常輕,據印度航空發展局(Aeronautical Development Agency——ADA)介紹,LCA 機長13.2米,翼展8.2米,飛機空重6.56噸,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實用升限16000米,最大航程1700千米,基本參數和我國出口的FC-1戰斗機大致相當。

圖片來自網絡

  LCA戰斗機作為印度首款“自研”戰斗機,確實是印度制造業的驕傲,畢竟如今能制造三代戰斗機的國家并不多。但是LCA的這個“自研”恐怕要打個引號,因為LCA 使用的發動機是美式F404型,和F/A-18大黃蜂同型號,而印度自主研制的“卡佛里”發動機因為性能不佳且不可靠,早早就被淘汰。同時LCA戰斗機裝備的航電系統則為法國研制,其機載雷達為一部法國造多功能雷達,具備“邊掃描、邊跟蹤、邊鎖定”的功能,并且具備地形跟蹤能力,可以引導飛機進行超低空突防,除具備空戰能力外,還可以使用各類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對地打擊。

圖片來自網絡

  LCA戰斗機早在1983年便已經立項研制,但是受制于印度落后的工業和科研體系,進度極其緩慢,首架LCA一直到2001年才實現首飛,印度官方宣布LCA戰斗機正式定型則是在2013年12月,但是時至今日,LCA量產型也僅生產了9架量產版,而印度空軍的100多架米格-21已經相繼到期等待退役,不得以,印度空軍只得選擇采購了36架法國“陣風”戰斗機應急。而目前看來印度空軍似乎更青睞外購的陣風戰斗機,未來LCA會不會繼續散發“光輝”恐怕還要看運氣。

三十年的印度光輝,LCA戰斗機

圖文簡介

提起印度,大家想到最多的大概是“開掛”,玩雜技的閱兵、掛滿乘客的火車……網上有關調侃印度的段子比比皆是。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印度在各方面多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LCA就是印度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