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星空總會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天氣晴朗時,黎明時分東方的天空和傍晚時分西方的天空中,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一顆閃亮的行星——金星。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其質量與地球類似,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雖說如此,但兩者的環境卻有天壤之別:金星的表面溫度很高,不存在液態水,加上極高的大氣壓力和嚴重缺氧等殘酷的自然條件,金星有極少的可能有生命的存在。金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形,偏心率最小,僅為0.006811。

在我國古代,金星被稱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傍晚出現時稱“長庚”,清晨出現時稱“啟明”)。而在古希臘,金星被稱為阿弗洛狄忒,代表著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同時,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維納斯,因此,金星也稱作維納斯,天文符號就是女性的標志:♀,也有人形象地將這個符號比喻為“維納斯的梳妝鏡”。

金星是除太陽與月球以外,我們所能看到的天空中最亮的天體,亮度為-3.3至-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恒星)還要亮14倍。由于金星軌道在地球軌道內側,在某些特殊時刻,地球、金星、太陽會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個小黑點一樣在太陽表面緩慢移動,天文學稱之為“金星凌日”。

金星是地球的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224.701天,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365.256天,會合周期是583.92天,這是不是說,“金星凌日”現象很常見呢?經過研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雖然具有共面性的特征,但是彼此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夾角,在絕大多數金星和地球會合時,與太陽并不在一條直線上。因此,實際能觀察到“金星凌日”的時間間隔要長得多,大約每隔100多年才能發生兩次。上一次“金星凌日”發生在2012年6月,也是本世紀的最后一次,因此,根據時間推算,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將會發生在2117年。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金星凌日:我們下個世紀見

圖文簡介

天氣晴朗時,黎明時分東方的天空和傍晚時分西方的天空中,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一顆閃亮的行星——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