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邵永靈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既然有的飛機可以垂直起降那為何航母還要造那么長的跑道?
專家解答:
飛機垂直起降是為了應對跑道長度不夠而設計的,如果跑道夠長,當然還是不用垂直起降更好。
發明飛機垂直起降技術的是英國人。他們為了解決航母排水量小跑道短的問題,研發了“鷂”式飛機。后來美國人引進“鷂”式,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垂直起降技術固然解決了在小空間使用固定翼飛機的難題(不然就要使用直升機,前蘇聯的第一代航母就是這樣),但是弊端顯而易見,那就是嚴重影響了飛機的起飛重量,也就是說,飛機無法攜帶足夠的武器和燃油,這樣,無論是攻擊能力還是作戰半徑,都將大幅度縮水,如果想造成制空任務,是比較勉強的。
當然,對于兩棲攻擊艦或中小航母而言,在起飛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使用垂直起降技術又是不得已而為之。采取滑越起飛也是一個辦法,比如我國的“遼寧”艦。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即起飛重量受限。殲15作為一款重型艦載機,其優良的性能在果使用彈射器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大型航母因為跑道夠長,而且在起飛時使用彈射器加速,故可以使用正常的艦載機,如美國的F/A-18大黃蜂。這種艦載機像普通飛機那樣在跑道上滑行加速,因為畢竟無法像陸地機場一樣有2-3千米的跑道,在起飛的最后時刻需要用彈射器彈射加速,降落時用阻攔索降速使高速飛行的飛機停下來。彈射起飛的好處在于,飛機可以在滿負荷的狀態下起飛,所以,作戰半徑更大,攜帶的彈藥更多,在制空和對海(地)攻擊中能力更強大。
目前,美國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使用的都是標準艦載機,采取跑道/彈射器起飛,而其他國家的航母,因為是中型航母,不具備使用跑道/彈射器的條件,故采取了滑越起飛的方式,至于垂直起降的模式,英國“鷂”式已經退役,美國的F35B因為要在兩棲攻擊艦上使用,故采用了短距/垂直起降,兩棲攻擊艦因為甲板長度不夠,不能搭載普通艦載機。
邵永靈,全軍外宣專家,互聯網輿情引導專家,火箭軍研究院一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家電臺電視臺軍事評論員,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被評為全軍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著有《戰爭的句號》,《海洋戰國策》,《美國女兵》,《軍事風云錄》,《導彈與現代戰爭》,《戰爭與大國崛起》。在新浪網開設實名微博(進擊的女武神),悟空問答(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進擊的女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