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邵永靈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發展核武器的技術難點在哪兒?

  專家解答:

  我認為難點在運載工具上。

  關于核武器的科學知識,美國在1945年公布《史密斯報告》時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所以,后續的核國家不必從頭摸索,可以跳過科學探索階段,直接進入工程層面。

  制造核武器的工程難題主要在于如何提取武器級的核材料。鈾235在天然鈾當中的含量只有0.72%,要想只要原子彈,必須把鈾235的濃度提高到90%以上。這要靠大量的高速離心機才能實現。對于比較貧窮落后的國家來說,獲得成千上萬臺離心機是一個難題,要么黑市購買,要么以曲線的方式進口關鍵部件自己造。據說朝鮮從巴基斯坦買過離心機,通過某國某公司買過零部件。另一種裂變材料钚239要通過核反應堆的廢料即乏燃料棒獲取,相對容易一些。不過,有反應堆的國家起初都是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名義,要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和核查,所以,偷偷搞核武器開發很容易被發現。朝鮮,伊朗就屬于這一類。總的來看,獲得武器級的核材料雖然不容易,但有研發核武器志向的國家七搞八搞也都搞成了。

  為什么說運載工具更難呢?其實導彈本身技術含量并不算多高,從難度上看肯定比制造飛機要容易。但是因為現在想搞核武器的國家都是貧窮落后的,而且面臨外界的技術封鎖和各種制裁,所以,要研發出特別靠譜的導彈并不容易。據說朝鮮2017年的洲際導彈試驗彈頭在再入大氣層之后都解體了,這就說明它的彈頭的技術水平還是不過關。發射核武器的導彈對可靠性要求特別高,不然在發射的時候爆炸了后果不堪設想。從印度到伊朗到朝鮮,導彈試驗的成功概率并不高,這樣的成功率是不敢用來發射核彈頭的。美國三叉戟2潛射導彈大約連續140次發射成功,這就是區別。運載工具除了可靠性不夠,還存在有效載荷太小的問題(背后的問題是發動機推力不夠)。比如朝鮮的洲際導彈,據說只能搭在300公斤的彈頭,朝鮮的核彈小型化技術根本不可能達到這個水準。

  回過頭看看中國。1964年我們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20年之后我們才有了洲際導彈。

  邵永靈,全軍外宣專家,互聯網輿情引導專家,火箭軍研究院一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家電臺電視臺軍事評論員,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被評為全軍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著有《戰爭的句號》,《海洋戰國策》,《美國女兵》,《軍事風云錄》,《導彈與現代戰爭》,《戰爭與大國崛起》。在新浪網開設實名微博(進擊的女武神),悟空問答(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進擊的女武神)。

發展核武器的技術難點在哪兒?

圖文簡介

關于核武器的科學知識,美國在1945年公布《史密斯報告》時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所以,后續的核國家不必從頭摸索,可以跳過科學探索階段,直接進入工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