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盆地又稱扎伊爾盆地,是非洲最大的盆地,屬于世界十大盆地。剛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面積約為337萬平方公里,赤道橫貫其間。剛果盆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該地區有一萬多種植物,其中三分之一為剛果盆地獨有。這里還生活著大約400種哺乳動物、1000種鳥類和700種魚類。
剛果盆地擁有僅次于亞馬遜河盆地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剛果盆地熱帶雨林,這里匯聚了極其豐富的物種,被稱為地球最大的物種基因庫之一。同時,剛果盆地熱帶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稱。
剛果盆地原來是一個內陸湖,因地殼抬升和湖水外泄,形成了典型的大盆地,由古老的變質花崗巖、片麻巖、片巖、石英巖等巖層組成,是前寒武紀非洲古陸塊的核心部分。從盆地邊緣向中央分布著各個時期的地質巖層,依次為太古代基底雜巖、二疊-三疊紀礫巖、石灰巖和砂巖、侏羅紀卡羅系砂巖、洪積世和現代沉積。盆地地形周邊高中間低,外圍除西南部的狹窄缺口,其余部分全是高原山地,內部為平原。
剛果盆地邊緣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金剛石、銅、鍺、鈷、錫、鈾、錳、鉭的儲量都居世界前列。這里還是重要的農業區,盛產油棕、咖啡、橡膠、煙葉等,有“中非寶石”之稱。剛果東部有三大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表明,由于貧困、人口增加、非法采伐、采礦、經營不善和林地轉變等原因,剛果盆地的森林面積以每年4萬平方公里的速度遞減,森林采伐速度已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極限,自然資源也在逐步減少。為保護剛果盆地的物種多樣性,非洲各國也采取了各種相應保護措施,使各方共同參與森林的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