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河流眾多的平原地區,我們時常能看見一種形態獨特的湖泊。它們呈彎曲的條帶狀,類似人字型的牛軛,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牛軛湖,也稱河跡湖。

在平原地帶,河流因為地轉偏向力、地質結構、土壤巖石質地差異等因素的影響,通常難以保持一條直線流動,會產生彎曲(如下圖中①)。在河道彎曲的地區,河岸向河流凸出的一側叫凸岸(如下圖中甲處),相對的另一側叫凹岸(如下圖中乙處)。

由于慣性,河流在彎曲處會不斷沖刷凹岸一側的河岸,使得凹岸越來越向陸地一側后退,而凸岸一側的水流速度相對較慢,泥沙易堆積,使得凸岸不斷向河流一側突出。這種規律被人們稱作“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由此,河流的彎曲度就會越來越大(如下圖中②)。

當河流彎曲度特別大時,拐彎處水流不暢,流速減慢,泥沙易淤塞河道,如果水量較大,河流很可能會將彎曲處狹窄的地峽沖開,與對面的河道相連,河流按直線路線流動,這種現象被稱為河流的“截彎取直”(如下圖中③)。

河流截彎取直后,原本彎曲的河道因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漸與主河道分離,漸漸被廢棄,成為遺留在原河流凹岸邊一段彎曲積水的湖泊,形狀如牛軛,從而形成了牛軛湖(如下圖中④)。

牛軛湖的形成反映了河流發育的一種發展狀態,在自然界中比較常見,而且在氣候濕潤、水循環旺盛的地區,這種發展狀態更為迅速。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牛軛湖是如何形成的?

圖文簡介

牛軛湖的形成反映了河流發育的一種發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