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溺水?
溺水又稱淹溺,是指人淹沒在水中或其他液體中,液體進入呼吸道并沿呼吸道進入肺部導致人體缺氧、窒息,進而造成呼吸停止或心臟停止的急癥。溺水常發生在游泳、潛水、船只沉沒等情況中。溺水患者搶救困難,死亡率較高。因此,防治溺水的重點在于預防、教育和培訓,現場急救知識的普及尤為重要。
張云曦 繪
如何進行現場急救?
溺水者上岸后應對其進行病情評估,主要包括:
首先,檢查溺水者的意識。通過觀察和大聲呼喚等方法判斷溺水者是否喪失意識,若溺水者對以上做法無反應,說明其已失去意識,可通過對溺水者實施人工呼吸進行急救,并注意檢查其呼吸和心臟搏動情況。
其次,檢查呼吸、心搏。可以通過平掃方法觀察溺水者胸部是否有起伏,若沒有起伏可判定其為呼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應繼續對溺水者的心搏進行檢查,因為溺水者往往呼吸喪失但存在心搏。當溺水者的頸部沒有搏動時,則可判定溺水者心臟停搏,這時需馬上對其進行心肺復蘇。
最后,檢查創傷。溺水者往往會因水情較為復雜或水中雜物等多種因素受到傷害,因此,在溺水者上岸后,應對其創傷進行檢查。將溺水者置于平臥體位,通過詢問、觀察、按壓、觸摸等方法進行檢查。
對于無意識的患者應視其具體的身體情況采取進一步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可能:
如果呼吸不順暢,應迅速清除溺水者口腔和鼻腔中的污物,如泥沙、嘔吐物等;
如果溺水者沒有呼吸但有心跳,應馬上進行人工呼吸。具體操作為:
將溺水者以面朝上仰臥的姿勢放置,清除其口中雜物,先口對口連續吹入4口氣,在5秒內觀察溺水者是否恢復自主呼吸。如果沒有,則繼續按上述方法吹氣,再進行觀察;
如果溺水者既無呼吸也無心跳,則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心肺復蘇時應注意按壓平穩而有節奏,不能間斷,不能猛壓,下壓與向上放松的時間要相同,向下應垂直用力不要左右擺動,向上放松時手不要離開胸骨等。對溺水者的急救一定不要輕易放棄,只要有希望就要堅持。
另外,要注意對溺水者采取相應的保暖措施:脫去其衣服,擦拭其身體,并換上干爽的衣服,以防止溺水者身體熱量流失,并對其進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
當然,在實施以上急救措施的同時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將溺水者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