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被子植物進行傳授花粉、保護孕育下一代的搖籃。一朵完整的花具有雄蕊、雌蕊、花被等部分,如果一朵花里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被稱為兩性花,比如桃、棉花、小麥等;如果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被稱為單性花,分別叫做雄花、雌花,比如黃瓜、玉米等。還有一些植物,一株上只生雄花或只生雌花,被稱為雌雄異株,只生雄花叫做雄株,只生雌花叫做雌株,類似楊樹、柳樹、銀杏等都是雌雄異株。
成熟的花粉從雄蕊的花藥中散出,被媒介傳授到雌蕊的柱頭或胚珠上的過程稱為傳粉。傳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叫做自花傳粉;另一種是花粉靠外力傳送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叫做異花傳粉。自然界中,自花傳粉的被子植物比較少,大多數被子植物是異花傳粉,花粉的傳播主要依靠風力、動物和水。
毛白楊的葉、雌花序、雄花序(江建敏 繪)
以風作為媒介進行傳粉的植物稱為風媒植物,例如玉米、楊樹、榆樹等。以風作為媒介進行傳粉的花稱為風媒花。風媒花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花型較小,沒有花被或沒有鮮艷的花被,沒有香味;相比蟲媒花,其花粉數量多、體積小、質量輕,易被風吹走,散布到較遠的地方;雌蕊的花柱細長,柱頭一般膨大分叉,帶粘液,以便于粘住風中攜帶的花粉。風媒花中最常見的是楊樹的花。楊樹的花多為單性花,常雌雄異株,雌雄花均為柔荑花序,花的數量眾多,柔軟下垂;花常先于葉開放,無花被,因此,葉片、花被不會阻擋花粉傳播。
毛白楊的雌花和雄花(江建敏 繪)
春天,在楊樹還未長出嫩葉時,雄株上的雄花先行開放,經過一段時間發育成熟后,雄花序上的花藥自然裂開,花粉隨風飄散,之后,紅褐色的雄花序逐漸萎蔫脫落(形似“毛毛蟲”)。雌株上雌花的柱頭依靠分泌的粘液,黏住風中的細小花粉,完成傳粉。隨后,花粉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輸送精子進入胚珠,從而完成受精。
之后,每一朵小花發育長成小蒴果,小蒴果里包被著白色絮狀的絨毛,在絨毛中間藏著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種子。隨著小蒴果及種子的不斷發育成熟,小蒴果逐漸裂開,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大量種子隨風漫天飛散,傳播到更廣闊的地方去繁衍下一代。
除了風媒植物,更多的有花植物依靠動物(昆蟲、鳥、蝙蝠等)完成傳粉,其中依靠昆蟲傳粉的植物稱為蟲媒植物,例如桃、李、槐、油菜、三色堇等。依靠昆蟲傳粉的花稱為蟲媒花,蟲媒花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花型較大,通常具有顏色鮮艷且多樣的花冠,并且大多數都具有芳香的氣味、甜美的花粉和花蜜;其花粉較大但數量少,表面有刺突或粘液,便于粘附在采蜜的昆蟲身上,雌蕊的柱頭也多有粘液分泌,花粉一經接觸,即被粘住,從而完成傳粉。常見的傳粉昆蟲有蜂類、蝶類、蛾類、蠅類等,這類昆蟲來往于花叢之中,或是采蜜、產卵,或是捕食、休息,行色匆匆地完成自身生命活動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也幫助蟲媒植物完成了至關重要的傳粉工作。總之,自然界中各種蟲媒花的花型、花色、花蜜以及花香等都各不相同,以便于適應相應傳粉昆蟲的獨特需要。
楊樹的近親——柳樹,也是風媒植物,但是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傳粉和適應環境,其逐漸朝著蟲媒植物的方向發展、演變。柳樹的柔荑花序常直立,便于傳粉的蟻類、蠅類停留;花有1-2枚由花被退化來的蜜腺,分泌蜜汁吸引傳粉昆蟲;雄蕊常2個,比楊樹雄蕊少,花粉也少,苞片全緣。因此,柳樹花是一種由風媒花演變而來的次生蟲媒花,十分獨特。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板栗、橡子的花,也能分泌花蜜,從而引誘蜜蜂采集,并且,蜜蜂為了采集花粉,也會到某些沒有花蜜的風媒植物或自花授粉植物的花朵上采蜜。因此,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界限并不能截然劃分。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