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有段文字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里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相信電視劇《西游記》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記憶猶新,而這里所描述就是火焰山。文字顯系夸張,但高溫和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征,與火焰山實際情況完全符合,不是憑空臆造。

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由紅色砂巖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干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東西走向,橫臥于吐魯番盆地中,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在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縣吐峪溝附近,海拔831.7米。因地處盆地中,四周高山環抱,增熱迅速、散熱慢,就形成了日照長、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風力強等五大特點。這里全年平均氣溫為14℃,夏季平均氣溫在30℃左右。全年氣溫高于35℃的炎熱天氣,平均有99天;高于40℃的酷熱天氣,平均有28天。它四季氣候變化的特點是:春季短暫,平均為61天。開春早,升溫快;夏季漫長,平均152天,高溫酷熱;秋季更短,平均57天,降溫急促;冬季較短,平均95天,風小雪稀,天氣晴好,寒冷期短。

火焰山的氣溫為什么這么高呢?

吐魯番遠離海洋,海洋濕潤氣團無力進入,西來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因地勢過低,山地與盆地在短距離內高差超過5600米,氣流下沉增溫產生的焚風效應,使得此地干燥炎熱。故素有“火洲”之稱。由于山地裸露,草木無覆,戈壁沙漠面積大,日照時間長,白天增溫迅速,盆地過低,熱空氣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緯42°線以上世界唯一的熱火爐。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內,溫度自然不低,加上自身的地形地貌環境,形成如此高溫也不足為奇。

在火焰山上,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奇景,一邊說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讓人不禁興趣盎然。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探秘吐魯番火焰山

圖文簡介

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