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邵永靈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印度“烈火-5”導彈究竟性能如何,為何連續五次試射?
專家解答:
烈火5,射程5000多公里,彈頭重1噸,使用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可機動發射,據說能攜帶分導式多彈頭。
烈火5被印度說成是洲際導彈,不過按照國際8000以上的標準,5000多公里的射程只能算遠程導彈,相當于前蘇聯的SS20和我國的東風4。也許印度的根據是,烈火5可以覆蓋歐洲大陸,尤其是它的主要競爭者和潛在對手。
烈火5雖然射程達不到真正洲際導彈的水平,但50噸的重量卻超過了白楊M和東風31甲,后兩種導彈的重量在47噸左右。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印度的復合材料技術不如中俄,故導彈彈體較重,這也影響了導彈的射程。第二,印度的火箭推進劑效率不夠,故同等重量下達不到中俄導彈應有的射程。
烈火5號稱機動發射,但這個機動應該打上引號。它使用的是半拖掛式牽引車,類似于1999年閱兵上的東風21甲,而不是一體化發射車。不僅機動性受限,而且發射準備時間長,目標也更大,相比中俄的一體化導彈發射車存在明顯差距。
至于分導式多彈頭,這是印度的說法,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
總之,烈火5就印度自己來說,的確是一款最好的導彈,但如果和中國和俄羅斯比較,就很勉強了。
為什么要連續五次試射?很簡單啊,想盡快服役嘛。印度特別看重烈火5,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有中近程導彈的國家很多,巴基斯坦,伊朗,朝鮮都有,但是有洲際導彈的只有美俄中,朝鮮雖然2017年進行了三次洲際導彈發射,但很難說有實戰能力。如果印度洲際導彈服役,不就與美俄中比肩了嗎?那就很牛了!在2016年12月第四次發射成功后,印度就宣布烈火5服役。
這次第五次發射被印度稱作是戰備發射,實際上就是使用了與核彈頭同等重量的模擬彈頭,比較接近于實戰狀態,而此前的四次發射屬于穩定度測試。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核戰爭不能打,另一方又都致力于提高洲際導彈的打擊精度,這反應了理性與本能,現實與傳統之間的沖突。
邵永靈,全軍外宣專家,互聯網輿情引導專家,火箭軍研究院一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家電臺電視臺軍事評論員,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被評為全軍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著有《戰爭的句號》,《海洋戰國策》,《美國女兵》,《軍事風云錄》,《導彈與現代戰爭》,《戰爭與大國崛起》。在新浪網開設實名微博(進擊的女武神),悟空問答(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進擊的女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