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約1萬多年的時間里,人類所生活的世界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全球氣候普遍變暖,中、高緯度的冰川大量消融,海平面迅速上升,喜暖動植物逐漸向較高緯度和較高山遷移;全球自然環境完全演進到現代面貌;人類進入現代人階段,農業的出現以及生產工具的不斷進步,促進了社會發展。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日益密切。

這個全新的時期被稱為全新世。全新世對于人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類的文明社會以及當前社會的繁榮、發展、進步都發生在全新世,認識全新世的氣候變化有重要的意義。

全新世又稱冰后期,是最年輕的地質年代。在過去,人們根據14C測定,認為全新世開始于1萬多年前(10.5kaBP),但后來發現14C需要進行樹輪校正,才能得到了正確的年代,即日歷年,而校正后的全新世開始的日歷年為11.5kaBP。

全新世是由哲爾瓦在1850年提出的,并在1885年的國際地質大會正式通過。全新世的名稱源自希臘語“?λο?”(holos,完全的)和“καιν??”(kainos,新的),意即“完全新近的”。 根據傳統的地質學觀點,從11.5kaBP前開始直到現今的地質時期,都稱為全新世,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后應該另分為人類世。

研究全新世氣候變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緯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積物紀錄,樹輪,石筍及其他洞穴沉積物等。目前的研究顯示,全新世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波動性。人們通過記錄的研究發現,雖然全新世作為間冰期氣候溫暖濕潤,但是全新世的氣候不斷被冷干氣候事件干擾。冷干事件雖然只發生幾百年,但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卻有非常大的影響。

基本上,我國是最早注意到全新世氣候不穩定性的國家之一。我國科學家明確指出4次冷事件。并且研究人員根據冰芯、泥炭、孢粉、黃土、湖泊、冰川、雪線及考古資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是高分辨率的古氣候研究,從而證明了全新世氣候的不穩定性。

全新世的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詳細研究全新世的氣候和環境變化至關重要。并且隨著人們對氣候與人類文明進程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其自身的演化規律,但是氣候環境變遷的影響也產生了重大作用,這種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決定性因素。

一些科學家發現世界不同地區的古代文明在其發展過程中大部分都經歷過衰落,其原因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曾經的學者通常會從戰爭、貿易、外族入侵、統治者的無能等內部原因進行解釋。然而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不同地區大量高分辨率古氣候史的重建,人們發現8.2kaBP的冷事件可以促進農牧業的發展。在全新世中,各地先后進入新石器時代,人口也迅速增長。當氣候突變時,采集、狩獵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以及人口的壓力,很可能會成為推動農牧業發展的動力。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全新世:最年輕的地質年代

圖文簡介

全新世又稱冰后期,是最年輕的地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