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甘肅省敦煌市騰格里沙漠邊緣,河西走廊最西段。在敦煌市坐擁著一處沙水相依的奇特神秘景觀,這就是鳴沙山與月牙泉。月牙泉被鳴沙山四面環抱,黃沙與碧水共存一處,融為一體,形成了奇異的地理風貌。但為什么在常年干旱的沙山中間,會有一泓清泉呢?

月牙泉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南 5公里,在鳴沙山下,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 25 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 5 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月牙泉是如何形成的?據大量研究表明,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月牙泉所處的地質結構、低洼的地形條件和區域性地下水位較高等方面因素。月牙泉西邊,有一條古老的河流——黨河。黨河位于我國河西走廊西端,發源于祁連山,養育了敦煌綠洲,是敦煌人民的母親河。黨河的水源補給主要依靠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大量河水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在遙遠的地質歷史時期,由于地殼的上升和沉降運動,使得南部山區大量的碎屑物質源源不斷地被搬運到盆地中沉積下來,松散堆積物奠定了月牙泉下部松散的地質結構,為地下水的貯存和流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條件。

除了地質結構以外,低洼的地形條件是月牙泉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月牙泉地處黨河和西水溝洪積扇之間的洼地。黨河和西水溝兩大沖洪積扇的地形特點是扇頂及軸部地形較高,向邊緣地面逐漸降低并趨于平緩。

月牙泉三面被沙丘包圍,東南風和西北風交替吹過,東風吹來的沙被西風卷起,而西風吹來的沙被東風卷起,如此往復,黃沙便不會將月牙泉掩埋。千百年來,這里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環境狀態,并且洼地的形成為月牙泉的發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月牙泉下部的地質結構和洼地的形成,構成了月牙泉區域地下水貯存的空間和低洼的地形條件,而區域性地下水位較高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因素。

從水文地質條件來看,月牙泉區域地下水與外圍平原區地下水的補給和排放始終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泉域地下水主要來源于西北部沖洪積平原區地下水的補給。敦煌盆地區域地下水位普遍較高,在此條件下,西北部平原區地下水通過地下徑流進入泉域后,在地形較低的洼地溢出地表,即形成了月牙泉,可以說較高的區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條件,亦是月牙泉保持數千年長期不干涸的基本保證。

總之,月牙泉地處黨河和西水溝沖洪積扇之間,松散的沉積物有利于地下水流動,低洼的地勢條件使地下水從沖洪積扇端溢出。黨河為區域地下水和月牙泉提供了充分的水源補給,這是月牙泉在極端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數千年不干涸的秘密所在,從而成就了“天下沙漠第一泉”。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敦煌月牙泉是如何形成的

圖文簡介

月牙泉一處沙水相依的奇特神秘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