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對于感冒后需不需要吃藥,一直存在爭議。治病要對癥下藥,“感冒是否需要吃藥”需根據不同的感冒癥狀做出不同的措施。一些感冒癥狀,在不服藥的情況下也可以痊愈,但一些癥狀只靠強撐,不服用藥物會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

感冒是一種怎樣的病?

感冒可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孢病毒等一般的病毒引起的,如果感覺嗓子干、吞咽時不舒服,并伴有流清涕、打噴嚏、鼻塞等癥狀,那么就有可能患上了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比普通感冒更易傳染,患有流感時,會產生發燒、全身疼痛、疲勞等癥狀。

哪些情況下可以不吃藥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所患的感冒屬于自限性疾病,患病時產生的各種癥狀本質上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流鼻涕、打噴嚏可以趕走病毒,鼻塞可以阻止病毒侵入,發熱可以刺激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抗體的產生,并阻礙不耐熱的感冒病毒的繁殖,從而促進機體的康復。因此輕度感冒患者不需要治療或服藥,只要多休息、做好保暖、多食用清淡稀軟的食物、勤通風和多喝熱水,基本上病情就可以自我痊愈。如果濫用藥物,反而會傷害身體。

哪些情況應該及時吃藥

如果出現繼發性感染,比如鼻竇炎和肺炎等,癥狀會明顯加重,且流黃涕、吐黃痰,此時應該與醫生溝通,及時服藥。除了以上情況外,部分特殊人群在患上感冒后應該特別注意,比如幼兒和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的患者,該類人群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或免疫功能已經有所減退,即使患有普通感冒,也容易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必須及時進行正規的治療。

總而言之,當患有感冒時,應綜合考慮自身的情況和癥狀,必要時應向醫生尋求幫助,根據癥狀再決定是否需要服藥。并且,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避免服用不符合身體當前狀況的藥物,造成不良影響。

提高機體免疫力是最好的預防

免疫力是機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預防感冒以及其他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放松的精神、適度的運動、規范接種的疫苗等都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途徑。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感冒不吃藥,忍忍就好了?

圖文簡介

“感冒是否需要吃藥”需根據不同的感冒癥狀做出不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