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漱藥是一種通過口腔含漱來發(fā)揮藥效的藥物。含漱藥通常是由藥物做成的水劑或沖劑,經(jīng)口腔含漱后,在口腔局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略過皮膚粘膜的吸收和血液循環(huán),主要作用于由炎癥引起的口腔黏膜、牙齦和咽喉疾病,例如口腔潰瘍、牙周炎、咽炎、扁桃體炎等。直接作用于病患部位,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經(jīng)濟實惠、副作用小等特點。

目前,中成藥的含漱藥日益盛行,因其療效較好、味道清新的優(yōu)點,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含漱藥分為可吞咽和不可吞咽兩種類型。可吞咽的主要是針對咽喉疾病,通過吞咽才能使藥物與病患部位接觸。不可吞咽的主要是針對口腔疾病。

含漱藥為什么不能口服?

這與含漱藥的成分密切相關(guān)。首先,含漱藥的一大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藥物對人體其它部位產(chǎn)生毒副作用。當含漱藥在口腔中與病患部位充分接觸后,已經(jīng)發(fā)揮其療效,如果服用,經(jīng)過人體的代謝后,不僅對病患部位療效甚微,還會增加機體的負擔。

如何正確地服用含漱藥?

首先是服用時間,如果飯后服用,要先用清水把口腔內(nèi)的食物殘渣清洗干凈,再服用含漱藥,以免食物殘渣與藥物發(fā)生反應,導致藥效降低。

其次是含漱時間,不論是可吞咽還是不可吞咽的含漱藥,藥物與病患部位的接觸時間是決定藥效優(yōu)劣的根本因素。對于可吞咽型含漱藥,應緩慢、少量多次地進行吞咽,這樣不僅可以延長接觸時間,還可以減緩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對于不可吞咽型含漱藥,應使藥物在口腔內(nèi)長時間滯留,并盡量使病患部位與藥物充分接觸。

如若不慎誤吞不可吞咽的含漱藥,通常情況下應服用大量的清水,稀釋腸胃中的藥物濃度。雖然大部分含漱藥對人體不會產(chǎn)生嚴重傷害,但在服藥時還是應當慎重,集中注意力,避免此類失誤的發(fā)生。

文:山東大學藥學院 張涵

??? 山東大學藥學院、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 吳一波

圖:山東大學藥學院 張云曦

?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并非所有藥都可以“吃”——含漱藥

圖文簡介

含漱藥是一種通過口腔含漱來發(fā)揮藥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