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鷹擊長空J10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水雷自從誕生伊始,便以其部署靈活、造價低廉、破壞力強的特點深受軍隊信賴,在全球軍事裝備領域,雖然不及戰機、坦克等大型裝備受人關注,但戰場上的水雷作用卻不可小視。水雷一旦部署在特定水域內,便會通過自帶的引信進行觸發、水壓、噪音、遙控等方式進行引爆,可以瞬間對艦船和潛艇等造成巨大傷害。不同于導彈、魚雷的高昂造價,水雷的廉價特性也是其成為了極具性價比的武器裝備。

引爆后的水雷濺起浪花,可見水雷的破壞力巨大?

引爆后的水雷濺起浪花,可見水雷的破壞力巨大(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軍方有一條新聞引起了網絡的熱議,那就是臺灣研發的新一代智能水雷的“萬威計劃”因進度問題,遭到凍結預算。這型水雷臺灣軍方曾經寄予厚望,僅第一階段便早在2013年就已經啟動,5億元新臺幣的預算投資讓這個項目團隊信心滿滿。然而事與愿違的是,成品拿出來后,因為多項指標無法達到臺軍方要求,一度不得不申請結案。就在這型水雷即將“涼涼”的關頭,在“防務自主”的政策下它又鬼使神差地復活,因至今無法達到研發目標,預算遭臺立法機構徹底凍結,真可謂“命途多舛”。

  水雷也裝備“火箭發動機”

  從島嶼本身的地形特點出發,水雷是需要發展的武器裝備之一。上世紀70年代,臺灣軍方發布了“萬象”系列水雷,這型較為古老的水雷體系發展到80年代,已經衍生出了諸如訓練水雷、深水水雷、淺灘水雷等等型號,但是時代的腳步總在邁進,謀求升級的新型“萬威”水雷便呼之欲出。

早期的水雷采用這種方式固定,不僅容易被排爆,引爆效果也欠佳

早期的水雷采用這種方式固定,不僅容易被排爆,引爆效果也欠佳。

(來源:www.baike.com

  從資料來看,作為“萬象”水雷的迭代產品,這款“萬威”水雷一定具備火箭上浮水雷這種型號。這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海軍軍事裝備領域都在致力研發的一型武器——火箭上浮水雷顧名思義是具有火箭發動機的水雷,與普通的水雷不同,它不會“默默”暴露自己,而是隱藏在水底,等待印信確認后,通過自帶的火箭發動機迅速上浮打擊目標。這樣一來,水雷的排除工作便變得異常困難,因為其具備很強的“隱身”效能,而且裝備的火箭發動機也可以讓其短時間內命中目標,這類型的水雷無疑是足夠“智能”。

  有針對性的智能才是真智能

  對于水雷自身來講,引信便是其心臟。全球范圍內的水雷引信多種多樣,觸發方式也是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的水雷引信都是通過識別金屬物體來觸發的,比如著名的磁性水雷——艦船下水后,對于水雷而言就是一個碩大的浮動磁體,艦船進入布設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時,磁性水雷上的磁針受到艦船 磁場的作用而發生轉動,接通起爆電路,水雷就會發生爆炸。作為早期磁性水雷的工作原理,這一點在現代戰爭中便不再完全適用。

現代登陸戰爭講求的是一體化協同,高機動性的氣墊艇艇成了主角

現代登陸戰爭講求的是一體化協同,高機動性的氣墊艇艇成了主角。

(來源:環球網)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現代戰爭中大多數的登陸作戰依靠了氣墊艇這一機動性強的裝備,而不用笨重的登陸艦,這樣一來,磁性水雷在氣墊艇面前便無法發揮其固有的引信觸發特性。于是“萬威”之所以被冠以智能的名號,那么其引爆方式一定會做出改變——從資料來看,引信引爆的方式被增加了遙控功能,水雷本身的布置也由單一的深水隱藏式,變化為了潛水反搶灘式,這樣一來,針對現代戰場的智能水雷,才足夠智能。

  不論如何,作為已經被凍結的水雷項目,“萬威智能水雷”已經成過去式,但是其針對現代戰場的思考和軍事科技方面的探索,依然具有意義。

?

"萬威智能水雷"如何被現代戰爭遺忘?

圖文簡介

臺灣研發的新一代智能水雷的“萬威計劃”因進度問題,遭到凍結預算。這型水雷臺灣軍方曾經寄予厚望,僅第一階段便早在2013年就已經啟動,5億元新臺幣的預算投資讓這個項目團隊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