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軍事科普創客 鷹擊長空J10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近期,美國“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開赴敘利亞周邊海域,為美軍攻擊敘利亞境內目標提供戰略支持。在新世紀的海上作戰中,該型航母也是作為美國海軍作戰集團旗艦的定位而存在。作為此次打擊“急先鋒”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本身卻是一艘頗為奇特的航母。作為美國海軍裝備換代的重要一環,它的多個“第一次”為新裝備和新數據鏈鋪平道路。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設計建造于冷戰后期,是著名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第八艘,弦號為“CVN-75”,更為奇特的是,它是新世紀美國海軍服役的第一艘現代化航母,起到了頗為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X-47b無人艦載機隨“杜魯門”號航母出海試驗

X-47b無人艦載機隨“杜魯門”號航母出海試驗(圖片:網絡來源)

  美軍“節儉”造航母的開始

  因為冷戰的結束,“杜魯門”號航母的出身便非常微妙。它在設計建造時既要滿足該級別航母的戰斗力需求,又要兼顧日漸削減的軍費開支。可以說從一開始,就“節儉”到了牙齒——相對上一艘“斯坦尼斯”號航母,它從最核心的核動力燃料棒層面便已開始了節儉之路,在新技術驅動下,以更低的價格實現了接近25年的巡航目標,同時這也大大降低了服役期內更換燃料棒的周期,這顆“心臟”動力系統,所需要的綜合費用僅僅是早前“尼米茲”級航母的一半。

后勤人員正在維護“杜魯門”號航母機艙內的艦載戰機

后勤人員在維護“杜魯門”號航母內的艦載戰機(圖片:網絡來源)

  除此之外,因為眾多新技術的成熟,“杜魯門”號航母的材料工藝也更進一步。首次在全球范圍內使用上了高強度且低合金比率的鋼板,不僅制作預熱程序更為簡單,而且其具備的強度和韌性更上一層樓。這類鋼板材質也引領了全球海軍艦艇的發展方向,更為優化的合金比率也讓基礎工業強大的美國,在航母領域邁開更大的步伐,為然后新一級航母的下水做了成功嘗試。正是從“杜魯門”號航母開始,進入新世紀的美國海軍航母開始了“節儉”之路。

  未來航母在這里“起步”

  “杜魯門”號航母繼承了“福萊斯特”號航母的兩枚巨錨,似乎意味著傳承和延續,而不同于老航母的是,在“杜魯門”航母身上體現的卻是眾多新世紀的科技趨勢,看來,“守舊”并不是它的關鍵詞,疏于舊時代的,也許僅僅是這兩枚巨錨了。雖然在部署的前十幾年間,“杜魯門”航母遇到了各種經費難題,如美國聯邦軍費從2013年3月開始縮減,航母的部署工作不得不直接推遲了半年等等。但信息化系統的改造,卻一刻未停。

“杜魯門”號航母上一名后勤人員趴在戰機上休息

“杜魯門”號航母上一名后勤人員趴在戰機上休息(圖片:網絡來源)

  能夠在本次對敘利亞打擊之時沖到第一線,可見這艘25層樓高的航母是美國海軍的王牌航母之一。而作為擁有數十架各型艦載機,人員工種分類龐雜的綜合體,“杜魯門”號航母卻在美國海軍首次實現了數據鏈的互通、無紙化辦公等等現代企業才擁有的眾多特征——這讓航母的戰斗力大幅度提升,可以在數字化平臺上共享戰機信息,共享艦上海軍陸戰隊的情報消息等等。這也指明了航空母艦在未來戰場中核心司令部的定義與趨勢。作為冷戰后美國海軍新發展思路的開山之作,“杜魯門”號航母不斷的升級換代,成為了新世紀海上的成熟作戰平臺,為全球未來航母發展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和思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杜魯門”號航母建造之初,軍方想給它命名為“美國”號,這一奇特的想法似乎也承載了美國軍方的厚望。從設計到下水到服役,整整十年的時光,讓“杜魯門”號航母充滿傳奇色彩。

軍事科技前沿

?

探秘杜魯門號航母如何"十年磨一劍"

圖文簡介

近期,美國“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開赴敘利亞周邊海域,為美軍攻擊敘利亞境內目標提供戰略支持。在新世紀的海上作戰中,該型航母也是作為美國海軍作戰集團旗艦的定位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