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 :于飛(資深科技媒體人)
制作: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據新華社消息,5月13日,我國第二艘航母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海上試驗任務,主要檢測驗證動力系統等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據了解,自去年4月26日下水以來,第二艘航母建造工作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完成了系統設備調試、舾裝施工和相關系泊試驗,具備了出海試驗的技術條件。
航母的全稱即是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因為要供戰機起飛和降落,所以航母通常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和艦島,噸位也很大,排水量三萬噸的艦船也只能算是小型航母,而大型航母的排水量一般在6萬噸以上。依靠航母,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軍事作戰。
圖為我國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試驗。新華社發
縱觀世界航母的百年發展史,航母是 “海上霸主”的象征,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相信我國新建的首艘國產航母將和“遼寧”號航母一起,躋身世界先進航母行列,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航母研發能力,助力我國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
我國的遼寧號以及新建的國產航母都屬于中型航母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按滿載排水量的大小分為大型航空母艦(6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大型航母是以美國的“尼米茲”號、“福特”號為代表,其排水量達到10萬噸級,并且是核動力航母。
而法國的“戴高樂”號、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我國的“遼寧”號以及新建的國產航母,據了解都屬于4-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
雖然我國國產的航母還只是中型航母,但是航母作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到問世,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已經具備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船能力。
航空母艦的建造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往往涉及成百上千家單位和企業,能建造國產航母,這也體現了我國整體的工業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世界上最早建航母的是英國
建造航母,要使戰機在母艦上起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世界航母發展史上,最早進行這種嘗試的,是當時的老牌海洋強國——英國。
1917年,英國皇家海軍將 “暴怒”號巡洋艦的前主炮拆除,鋪設木制的飛行跑道,制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艘改裝的航母,但因為艦上高聳的塔式桅桿和煙囪的阻礙,其不具有全通飛行甲板,飛機降落十分困難,所以這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1917年8月, 英國海軍少校鄧寧憑借著高超的駕駛技術,駕駛戰斗機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首開了飛機在航母上著陸的先河。然而,幾天后當他重復這一壯舉時,飛機卻翻出軍艦墜入海中,他以身殉職。
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母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建的英國“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改造于1918年9月完成,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不過航母并未在一戰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1930年,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采用了全封閉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筑、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了航母時代的來臨
航空母艦在戰爭中初建功勛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攻擊了塔蘭托港內的意大利海軍并且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戰列艦。此舉使美國等海洋強國意識到航母時代的來臨。
二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從此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干。美國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海戰的主角。
世界上最瘋狂建造航母的國家是日本。在日本海軍史上,共擁有航母29艘,有4艘在二戰結束時還未完工,龐大的航母群曾讓日本自認為是海上第一強國。
歷史證明,這只是日本人的幻覺。1942年中途島大海戰,日本“赤城”、“加賀”、“蒼龍”和“飛龍”4艘主力航母全部被美軍炸沉,
而且在美軍反攻中,日本航母一艘接一艘地葬身海底。至于殘留的幾艘航母如“鳳翔”、“龍鳳”等以及尚未完工的航母,在日本投降后均被美國下令解體,日本航母迎來了徹底的毀滅。
這充分說明,雖然航母是海軍利器,但是好戰者必先取滅亡。
現代航母:英美法俄中都建造了自己的航母
1982年爆發的英國和阿根廷馬島戰爭,讓世界重新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在該戰中,橫跨一萬多公里遠征南半球的英國皇家海軍憑借兩艘輕型航母竟然在阿根廷的家門口大勝,在空戰中打出了21:0的戰績。
英國新一代重型航母“伊麗莎白”號2014年才下水,在新一輪航母競賽中,英國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上了晚集。
美國在建造小鷹級航母時,于1958年開工建造了企業號航空母艦,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掌握核動力航母的技術后,美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這是世界上體積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如今,美軍航母在數量和質量上對其他國家都保持著優勢。
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法國進入自主研制航母階段。兩艘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分別于1961年和1963年開始服役。而“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成為法國海軍的象征。
俄國的航母源于蘇聯時期,采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安裝有遠程導彈,而后建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采用滑躍甲板,避免了安裝復雜的彈射裝置。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是中國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2012年9月25日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使用。
這次赴相關海域執行試驗任務的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也是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相信隨著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推進和工業實力的提升,還會有擁有越來越多的先進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