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128 篇文章
時值冬令,正是進補、服用膏方的季節。很多患者也早早地預約了膏方門診,在給患者開膏方的過程中,也時常聽到前來就診的患者們閑聊時的一些議論和說法,比如,“吃膏方就是吃阿膠”、“請醫生多放一些阿膠、放東阿的阿膠”、“自己買點阿膠回去用黃酒化開吃吃就好了,不用麻煩開膏方吃”,等等。由于上訴說法非常不靠譜,由此萌生出針對這些錯誤認識寫一篇小科普的想法,以回饋廣大患者。 一.膏方之精要在“方” 膏方,是發源于華東地區、特別是上海地區的一種特殊中藥劑型,由于方大、藥多、力專,因此調補的功效很突出,深受廣大患者歡迎和追捧。具體來說,膏方的主體在方藥,一般而言,醫生是立足患者的個人體質、基礎疾病,并經過中醫學的四診合參和辨證,然后組方而成,人不同則方不同,一人一料,因此,嚴格意義上的膏方是真正做到了個體化治療。每料膏方一般含有三四十味中藥(包括人參、西洋參、紫河車、蟲草、楓斗等精細料),君臣佐使組成有序、多而不亂,藥與藥之間相互協同、或增效減毒,總體上是相得益彰;然后加上膠類(最常見的是阿膠,其他的還有龜甲膠、鱉甲膠、鹿角膠、魚鰾膠等)、糖類或者黃酒等,經過特殊的工藝流程熬制而成。因此,膏方的主體在“方”藥“,以“方”藥“來治病防病,達到來年身體健旺的目的。“吃膏方就是吃阿膠”、“自己買點阿膠回去用黃酒化開吃吃就好了,不用麻煩開膏方吃”等等說法是不準確的,也是不對的。 二.膠類是膏方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百姓為什么會有“吃膏方就是吃阿膠”的直觀感受呢?其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時候,阿膠是一料膏方中不可缺少的。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阿膠也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夏季開取的膏方,多為“素膏”,完全可以不用阿膠;還有極少部分人對膠類過敏,需要用其他成分代替;等等。 無論是阿膠,還是前面提到的這些膠類,都屬于血肉有情之品,滋補調補的功效強于很多草本,因此,在用膏方調補滋補的時候,醫家喜用膠類;同時,膠性粘稠,與糖類相合,更易于成膏。但是一味阿膠,是遠遠不能代替一料膏方之全部的。誠如前面所言,膏方的主體在“方”藥“,一味膠類功效單一,難于獲得全面的調補作用。一般來說,陳阿膠良于補血養血;龜甲膠、鱉甲膠長于滋陰填精清熱;鹿角膠專于溫陽散寒。 三.膏方服用大有講究,并不是等于補藥 總體而言,很多膏滋藥主要是滋補調補,但是針對膏方這個劑型而言,“補”絕對不是膏方功效的全部。比如前面提到的夏季“素膏”,很多時候就是清熱利濕解毒,非常適合那些濕氣重、易上火的人群;還有,冬季膏方中完全可以針對患者已有的基礎疾病,組方遣藥,達到治病調補的雙重功效。當然,這也非常考驗開方者的水平。 膏方服用前要注意配合開路方,膏方服用過程中要注意和牛奶、咖啡、濃茶分開服用,發高燒時膏方要暫時停服等等,都是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作者:上海市中醫醫院腎內科 龔學忠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