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維坦按:
在任何時代,創新都會顯得尤其重要,無論其主體是個人、百年企業、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我們習慣于如今交通的便捷、信息的暢通,生活的重復會讓我們忽視身處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積累是漫長的,但變化有時卻會瞬間發生。本文介紹的四項創新技術,本應能對世界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無奈卻已失傳。否者,我們早就生活在了未來。
今年年初剛去世的法國神父弗朗索瓦 · 布魯恩(Fran?ois Brune)曾在書中描述過一個古怪的儀器,名為Chronovision,暫譯為窺時儀,發明者是羅馬的一個教父馬切洛·埃內蒂(Marcello Ernetti)。
埃內蒂宣稱,他通過這個窺時儀親眼看到了歷史事件的真實場景重現,其中包括失傳戲劇《提耶斯忒斯》的演出、拿破侖的演講,乃至猶大的審判和耶穌受難的場景。
這跟超心理學或形而上學毫無關系,而是純粹的科學!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事件,都以光和聲音的方式在環境中創建了記錄,這也將形成你的個人身份標記。通過窺時儀內部的天線,我們可以調諧到這些記錄中,重建過去的光線和聲音。
嚴格來說,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某些形式的“窺時儀”。我們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其實是幾百萬分之一秒之前的景象:光線從我們的臉出發,被鏡子反射回我們眼睛需要一段時間。而眾所周知,天文望遠鏡也能夠看到數百萬年前星辰的模樣,是個巨大的窺時儀。因此,情感上我們或許會更愿意相信這樣一個設備有可能存在。
如果這是真的,那教父發明的窺時儀現在在哪?埃內蒂稱研究團隊已經自愿銷毀了這個裝置。由于它對過去任何時間里發生的任何事都了如指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隱私威脅,甚至可能導致“世界上最可怕的獨裁統治”出現。
只不過,梵蒂岡從未對這件事發表任何聲明,能夠支持其真實性的相關資料也十分稀少。懷疑者認為這純粹是無中生有,支持者卻相信它仍被深藏在梵蒂岡供秘密使用。
在支持者中,曾經參與飛馬項目的巴西人安德魯 · 巴西亞戈(Andrew Basiago)有可能是一位知情人【注:飛馬項目(Project Pegasus),可能是MK Ultra計劃的一個擴展項目,據稱已經成功實現了到月球乃至火星的有機體短時傳輸】:
在被發明出來之后的幾十年里, Chronovision被多次重新設計,以達到更好的觀察效果。這項研究受到了梵蒂岡教皇科學院的鼎力支持,美國能源部至少在1947年也已經插手進來共同進行研究。
巴西亞戈還認為,留名史冊的傳奇物理學家恩里科 · 費米(Enrico Fermi)、美國火箭技術先驅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也都曾參與這項研究工作。整個研發團隊至少12人。
作為窺時儀的發明者,埃內蒂雖然沒有公開過他發明的設備,但也展示了幾項證據,其中包括耶穌受難的照片和《提耶斯忒斯》的劇本——盡管這些證據也都遭到了強烈質疑。
而作為一個專長音樂研究,受人尊敬、低調的知識分子,埃內蒂神父卻至死都從未否認過他對窺時儀的堅信。如果說是一場騙局,也看不出教父有什么意圖。
但無論是埃內蒂神父的同時代人,還是如今的我們,都很難想象如果這樣一個窺時儀真實存在,會對世界造成怎樣的影響。屆時歷史將變成唯一的客觀,每個人都會面臨著徹底的透明。聽起來確實挺瘆人……
上世紀80年代,英國約克郡的理發師莫里斯 · 沃德(Maurice Ward)發明了這種阻燃劑,可以承受超出想象的高溫。沃德從未透露過這是如何制成的,只是說過配方表里含有“多達21種有機聚合物和共聚物,以及少量的陶瓷”。
在實驗室的測試中,其貌不揚的Starlite可以承受比鉆石熔點高三倍的溫度,甚至經受住了核閃光的熱量,是性能超絕的隔熱材料。不僅如此,Starlite的可塑性極強,還幾乎不會產生污染,應用面將會非常廣泛。
1990年,沃德和他的Starlite在英國廣播公司《明日世界》節目中亮相后,一炮走紅。節目現場,一個生雞蛋被包裹上Starlite材料,然后用2500攝氏度高溫的明火燒灼數分鐘,結果剛烤過的雞蛋溫度正常,可以直接放在手里,里面完全是生的。
時任國防部首席科學顧問的羅納德 · 梅森(Ronald Mason)看完節目后產生了興趣,聯系沃德與英國國防研究局聯同進行一些實驗。實驗項目包括在福爾內斯原子武器研究所進行的高能激光攻擊,在美國白沙導彈靶場空間站模擬的核爆極端高溫環境。
沃德和梅森的聯合報告稱:Starlite經受住了這一切考驗。
“我們仍然不太清楚它是如何工作的,但它就這么發生了。一開始我雖然非常懷疑,但最后不得不相信。”
——梅森
不過,發明者沃德對于Starlite的配方機密非常防范,從不留給包括NASA在內任何人樣品,以防止被人逆向破解。更有1993年的報道宣稱,沃德拒絕考慮任何自己占股低于51%的商業交易——他相信他的發明價值數十億美元。
他甚至連專利也沒有給Starlite申請,因為申請專利意味著不可避免的公開。
這個決定卻是致命的。一直到2011年沃德去世,整整近30年時間里,他那受英美兩方政府高度認可的配方也從未離開過實驗室,更別提廣泛應用了。
有人說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有人說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偷藏了技術,有人說技術被某方神秘勢力暗中掌握。沃德的去世意味著對Starlite的質疑永存。
首先對于航天業來說將會是一個技術屏障的突破,火災也會大幅衰減,甚至連9·11事件可能都不會發生。Starlite毋庸置疑有著能夠改變我們做事方式、改變世界的潛力。
依然回到上世紀90年代。荷蘭人簡 · 斯魯特(Jan Sloot)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電視維修員,1995年的時候,突然宣布自己開發出了一種革命性的技術—— Sloot 數字編碼系統(SLOOT DIGITAL CODING SYSTEM,下文簡稱SDCS)。
據說通過這項技術,存儲一部完整的電影只需占用8kb的數據空間,只用一個64KB的芯片就可以同時播放16部電影。一個4G的普通U盤,就可以存儲50多萬部電影。
他聲稱自己的發明不需要借助于廣泛的二進制代碼。相反,嵌入的芯片將以類似于反編譯的方式派生出源數據。但如今,有很多人懷疑所謂的SDCS只是一個共享系統,斯魯特只是找到了一個繞過物理限制的巧妙辦法——就像是提供了一個密碼,讓你去獲取共享數據庫里的內容,而密碼本身并不存儲內容。
不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斯魯特又何以能從飛利浦挖走當時的首席技術官和董事會成員羅爾 · 皮珀(Roel Pieper)?皮珀帶著斯魯特輾轉世界各地尋找投資者,光是皮珀他本人就在這個項目上投資了數百萬美元。
1999年7月11日,皮珀和斯魯特原計劃在第二天與購買方簽訂一份銷售協議,協議里將會詳細規定這項技術,這也就意味著SDCS的首次公開。
斯魯特卻“不合時宜地”死了,死因是心臟病發作,就在公開技術的前一天死在了自己家里。
由于從來不曾公開過這項技術,斯魯特的死也帶走了他神秘的SDCS,只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家人同意進行尸檢,但又不知出于何種原因尸檢并未進行。
很難說在現代數字技術發展的初期,一種像SDCS這樣的發明會帶來什么影響。那是在信息時代的初期,如果憑借著SDCS能夠大大降低技術要求,數據時代的發展勢必會獲得極其強大的加速效應。強大的機制足以使其覆蓋所有的數字存儲設備,同時或許也意味著二進制的滅亡。
有許多人認為,美國人湯姆 · 奧格爾(Tom Ogle)的非正常死亡也與其發明密切相關。這個汽車界的行業傳奇故事始于1977年4月30日,奧格爾在一次測試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發明。測試用的是一輛百公里常規油耗17.7升的福特車(Ford Galaxy 427),安裝了奧格爾的汽化器之后,只用2.3升油就跑完同樣的100公里。
他用一只能將燃油蒸汽化的黑盒子,取代了原本至關重要的化油器和燃油泵,“依靠直接進入發動機燃燒室的汽油蒸汽來運行”。據稱通過這個汽化器處理的燃油,燃燒效率是液體燃油的9倍。奧格爾聲稱,任何一輛汽車都可以輕松裝入這個新部件,而且成本低廉,且檢測不到明顯的空氣污染物形成。觀眾特意檢查了汽車里是否有隱藏的油箱,但并沒有找到,且也沒有發現奧格爾中途有停下來加過油。
一時間媒體爭相報道,《時代》、《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均有關于奧格爾和他的發明的報道。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美國能源部也找上門來對其技術進行檢驗,并沒有人給出能夠威脅其發明真實性的證據。
車企、油企大頭也紛至沓來尋求合作。“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代表”曾出現在他的車庫里,問他:“如果我們給你2500萬美元,你會怎么做? ”
奧格爾表示當場送走了這個代表,同時也拒絕了其他幾家大公司的好意,“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與福特保持著聯系。”
但是最后在1978年,奧格爾把這項技術賣給了金融家 C.F. 拉姆齊(C.F. Ramsey)。后者宣稱將會提供“無限的研發資金”。
奧格爾的名氣和財富迅速攀升。然而1981年,在妻子帶著5歲的女兒離開他之后,奧格爾在街上突然遭到了槍擊。
槍擊并沒有導致奧格爾喪命。但在僅僅4個多月后,奧格爾在朋友家里突然陷入了昏迷,幾天后被宣布死亡,官方宣告的死因與止痛藥和酒精相關,被裁定為意外或是自殺行為。
短短4個月內面臨兩次生命威脅,他的死亡引發了諸多爭議。有人說他是大型汽油企業的刀下亡魂,因為他的創新對這些企業來說將會是行業性的重創(他的律師認為當晚打臺球的時候,有人在他的酒里下了藥);也有人推測整個事情可能是一個騙局,奧格爾只是利用隱藏的燃料箱向世人展示了一場錯覺。
“你是更擔心石油公司,還是更擔心產油國人追殺你? ” 記者羅恩 · 萊特納(Ron Laytner )在1978年—— 奧格爾去世的三年前—— 有先見之明地問道。
“現在不會了。關于我的宣傳太多了。如果我把我的發明保密,我可能會擔心。但現在沒什么好擔心的了。” 奧格爾說。
實際上,奧格爾從未透露過汽化器的工作原理,測試的過程雖然當時有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臺給錄了下來,但現在卻說自己“丟失”了這段錄像。
這個神奇的發明(如果真實存在的話)已經隨著奧格爾的不幸埋葬在了黃土之下,我們根本無從得知真相如何。
我們所知道的是,對于那個時代而言,奧格爾的名字意味著創新與革命。假若奧格爾的發明在那個年代就成功得到了普及,自然環境、經濟市場、世界格局都將與今天截然不同……創新的力量使得世界一直處在動態的變化中,這要求每個人都跟隨著環境力量實現自我調整,由此實現對創新的反哺。正因如此,我們無從想象這些發明假若真實存在并得到應用,又會意味著怎樣的現在。奧格爾用作測試改裝的,是自己日常駕駛的福特銀河系車。而之于百年企業福特,創新的意義同樣重要。相較于新興企業,百年企業雖然有著他們無法比擬的歷史積累,但所有人都只能活在當下。
如何發揮歷史積累的實力是一方面,但創新同樣不可或缺。著名的福特T型車使得汽車得到了廣泛的民用普及,讓汽車走進生活。但假若沒有創新,福特至今都還只能賣T型車,越是豐厚的歷史家底,沒有創新也只能成為越加沉重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