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似乎一直不缺話題,這不,就在前兩天#人造肉正式開售#又又又登上熱搜。


▲微博截圖


肉叔也去電商平臺上搜了一下,目前在售的只有Omnipork品牌人造肉,每份230g售價28元,這是人造肉首次在電商平臺上售賣。目前只支持上海、杭州、北京、廣州、深圳5個城市部分區域購買。


▲首款登上電商渠道的“人造肉”

雖然跑上熱搜,但從電商平臺的成交量來看,也只有少量的人選擇了購買,其實還有很多人還是對“人造肉”心存疑惑:什么是人造肉?安全嗎?可吃嗎?
 
今天咱們
就來了解下“人造肉”!

閱讀前要知道

就目前來講,人造肉分為兩類:


1是“植物源性人造肉”(主要靠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



2是“動物源的人造肉”(從動物身上抽取干細胞,把它擴增培養成肌肉細胞,并且分化成肌肉纖維而成為“肉”)



中國肉類協會技術專家張子平在接受“食研所”采訪時談到,“人造肉”絕對是2019年肉類行業炙手可熱的首要話題。商業機會熱烈涌動,學術研究傾情投入,媒體報道連篇累牘。作為肉類科技創新研究項目,肉類行業有細胞級產品雛形問世,是天大的喜訊。


△圖源 :pixabay.com

現在的植物源性“人造肉”從質地和顏色甚至風味上越來越接近“肉”,但是比較豆腐,并沒有革命性創新,是“仿肉制品”,可以算作豆腐的升級產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北京菜市場就售賣過稱為“人造肉”的豆制品。商家冠之以“肉”,潛意識仍然認為動物源的肉很重要,很貴重。其實本質還是大豆為原料,通過物理碾壓以及添加各種調味料,來達到和真肉類似的口感和風味。

① 紅燒素雞


② 辣條界的“唐僧肉”


動物源“人造肉”是真正引發行業激動的大事。就在今年11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



突破當然是突破,但對待它我們還需要在以下幾個問題保持冷靜,持續研究。



1


嚴格意義上看,現在見到的實驗室成果是“人造肌細胞組織”,不適合稱為“人造肉”。真正的肉包括肌纖維、脂肪(肌內脂肪和肌間脂肪)、結締組織等形態組織,以及維生素、礦物質、ATP降解風味物質等。


再較真些,漢字“肉”的象形本意是帶肋骨的肉,少了骨頭的肉,內涵缺失。現在的“人造肉”還缺少其中的不少要素。



2


“人造肉”是肌肉干細胞培養而成。細胞無限增殖,會使人聯想到癌細胞生長模式。這種非自然條件下生成的肉組織含有的蛋白質對于人體而言是否算作異源蛋白質?人攝食后,機體免疫系統是否將其視為特性抗原產生激烈的免疫應答?“人造肉”在成為新型食材前是否應當進行營養學和毒理學實驗評估?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


3


 “人造肉”的市場推廣一定會遇到倫理學與美學的關卡。正是特定的食物與綿延的飲食歷史造就了現在各不相同的人群。


民族、宗教、地理、文化影響著不同人群飼養哪種動物,怎樣吃肉。人飼養動物的目的是宰殺吃肉,肉食是決定人類進化到當今水平,擁有當今智慧的重要因素。“人造肉”打破了畜養→宰殺→吃肉→再畜養的倫理關系確認;消滅了紅燒排骨和油煎培根的美味體驗過程;從消費角度看,尚缺少誘人之處。



4


再談價格,"人造肉比“二師兄”要貴很多,最近在售的“OmniPork新豬肉”,目前折扣價低于五折,但是仍要28元/230g/包,一斤要六十多塊,如果不打折的話,一斤更是要近200元。所以更別說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肉”了。


不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類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所擔心的問題也不會是問題~就慢慢期待吧!


【本文內容來源食研所(shiyansuo-cma),食研所專注于食物科普,生活常識以及餐飲文化的挖掘與普及,歡迎加入我們一起探索】

人造肉開售!吃貨三連問:能吃嗎?好吃嗎?吃得起嗎?

圖文簡介

就在“二師兄”的價格話題依舊火熱的時候,25日#人造肉正式開售#也登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