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曾經被當做馬槽的國寶:虢季子白盤。


這個盤是什么來頭呢?
盤上面一共有111個字,把這個盤的來歷寫得相當清楚。



盤的主人叫季子白。虢是虢國,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季子白是虢國的國君。季子白奉命征討玁狁,在這一戰中,他斬首五百人,俘虜五十人,勇冠全軍,還把敵人的耳朵割下來獻給周天子,周天子賞他大鉞弓箭。

這當然是很光榮的事情,回來之后,季子白就做了這個大盤,把自己這件牛叉的事情記下來。



盤就是這么一個盤,年代久遠,而且字數眾多,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可是,這個盤重見天日時,卻被拿來喂馬。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重見天日之時,已經是兩千年后,清朝的道光年間,當時一伙盜墓在陜西寶雞縣虢川司,也就是當年虢國的地盤發掘了一個大墓 ,從里面搞到了不少好東西。但是獨獨把這個盤給扔了。

為什么呢?

有人猜測可能是太大太重了,它重達三百公斤。

也有可能盜墓人不識寶,因為通常的青銅大鼎是三足的,是為三足鼎立,而這個大盤是一個大盤,有四個足。可能不是什么好東西。所以就直接扔在了野地里。

其實,這個盤也是禮器。在祭祀的時候,青銅法師先要洗手,水就流到這個大盤里。

反正這一扔就在野外呆了不少日子。后面被當地的老百姓拿去喂馬,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水具,喂馬大小倒也合適。

到了后面,眉縣縣令徐燮鈞發現了它,把它買了下來。

卸任之后,徐燮鈞就把這個盤帶回了常州老家。當時徐燮鈞也不知道這個盤是什么來歷,上面雖然有字,但年代久遠,也不是人人能夠認識的。

徐燮鈞只覺得它的造型古樸,應該不是普通的東西。

接下來,寶盤又要換主人了。

當時太平天國席卷半壁,護王陳坤書打下常州,就把這個盤占為已有。



但陳坤書也沒有擁有太久,不久,他敗于淮軍,本人也死了。

這個盤呢?
誰也不知道,只到一天晚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有一天,時任直隸提督的淮軍將領劉銘傳晚上正在休息,突然聽到叮當響。他以為是太平軍的人在放冷槍,趕緊起來帶人巡視,怎么也沒有發現敵人,就是聲音響個不停。

最終,他找到了聲音的源頭,聲音是從馬廄傳來的。

走到馬廄一看,發現是馬籠頭上的鐵環撞擊著馬槽,發出輕脆的叮當聲。

馬槽是木頭的,怎么會有這種聲音呢?

劉銘傳一摸,觸手冰涼,正是金屬制品。

劉銘傳覺得奇怪,把這個馬槽洗凈之后,就發現這是一個青銅器,也就是虢季子白盤。

看來這虢季子白盤跟馬有緣,因為長得像馬槽,走到哪里都被拿去喂馬。

這個虢季子白盤就落入到了劉銘傳的手里,他把這個盤子帶回老家安徽肥西劉老圩,請了當地一位老儒生掌眼,最終這位叫黃從默的老先生認出了上面的字,從而讓它大白于天下。



劉銘傳當然很興奮,專門造了一個盤亭,還寫了一個盤亭小記來記敘自己得寶的事情。

現實告訴我們,做人要低調,懷壁有其罪啊。

在得知劉銘傳得到至寶時,不少人都上門索要。

比如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就找上了門,愿意出重金購買,劉銘傳也不理他。翁老師心不甘,又生一計,表示愿意把女兒嫁給劉銘傳的兒子,結為親家。



劉銘傳也不傻,表示自己高攀不上。

這一下,就得罪了翁老師,翁老師在皇帝面前參了劉銘傳一把,說劉銘傳家的房子仿造皇宮的樣子,把劉銘傳整成了下崗員工。



但劉銘傳還是死守寶盤。

幾十年過去了,這個盤子一直呆在劉家,但時過境遷,城頭旗換,老劉家也不像以前那么風光,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守住這個盤子。

先是當時的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劉鎮華找上門,這位仁兄人稱劉屠夫,可見其走位風格。



劉鎮華找上門,向劉家索要寶盤。

劉家早就把虢盤埋到土中,打死也不交。

此外,還有美國人、英國人等等外國文物販子找上門,愿意出重金購買,還能夠幫助劉家移民,劉家都拒絕了。

而劉鎮華走后,日軍來了。

劉家知道這盤打眼,所以特地挖了一個大墳,然后把虢盤埋起來,上面再植了一棵大樹,旁邊鋪上青草,然后舉家外遷。

當時,日軍多次到劉家來搜尋,挖地三尺,就是沒有找到虢盤。

到了抗戰后,又有一位大仙找上門,這位是摸金校尉、時安徽省大員李品仙。



李品仙沖到劉家索要虢盤,未果后,把劉家的字畫一掃而空,還拿槍直接對著劉家人,但劉家還是咬緊牙關,怎么也不說出虢盤的下落。

到了新中國后,政府找到劉家,劉家當家人劉肅曾當即表示:“保護國寶,責任非輕,個人力薄,盤之安全可慮;現政府如此重視,亟愿獻出,從此國寶可以歸國,獲卸仔肩,亦為幸事樂事。”

于是,劉肅曾找來了十多個村民,在一處夾墻的地下起出了虢盤。當年埋下虢盤的也是這些村民,戰亂中,面對威脅,他們沒有一個透露虢盤的下落。

當時,國家為了感謝劉家,特地獎勵了五千斤大米。

當時上交時,還有一伙人想摸進來,把上面的獸耳割下來,幸虧發現及時,后面送到了北京。



郭沫若還寫了一首詩給劉肅曾:“虢季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朽。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首。卓卓劉君名,傳誦婦孺口。可賀孰逾此,壽君一杯酒。”

此后,虢盤就一直呆在國家博物館里。現在是禁止出國文物。



所以,有的人挖空心思把國寶弄到手,有的人卻能把國寶獻出來,放到博物館里,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欣賞。

國寶應該歸于大眾。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博物館。

我們總跟孩子說,我們中華文明淵遠流長,有五千年的歷史。怎么去講這個事情,通過文物去講就是一個好的渠道。


蔣柳,文史作家,歷史自媒體“腦洞歷史觀”主筆,頭條學院講師,國學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倡導打開腦洞看歷史。著有《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諸王的游戲》《隋唐不演義》《唐末刀鋒匯》等。其自媒體“腦洞歷史觀”,擁有百萬訂閱,閱讀達二十億人次。



官員在馬槽發現青銅國寶,上交國家獲五千斤大米,禁止出國

圖文簡介

虢季子白盤的主人叫季子白。虢是虢國,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季子白是虢國的國君。季子白奉命征討玁狁,在這一戰中,他斬首五百人,俘虜五十人,勇冠全軍,還把敵人的耳朵割下來獻給周天子,周天子賞他大鉞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