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奇觀---干冰實驗

                 姜聯合編寫編譯

 

     二氧化碳無處不在,大氣中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多產生了溫室效應,地球變暖了。它不僅是我們呼吸時呼出的氣體,同時也是碳酸飲料中注入的氣體。二氧化碳除了以氣體的形態存在,還可以以固體的形態存在,那就是干冰了,生活中常見的冰激凌、醫學冰凍除疣、滅活器等都與干冰有關,來做4個實驗(干冰轉化為氣體、漂浮的氣泡、冒泡泡、超低溫溶液)解讀干冰的奧妙。

 

目的:

1.       理解固態和氣態二氧化碳的性質

2.       理解和演示升華過程

 

背景知識: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冰凍形成的固體。氣態的二氧化碳占地球大氣的0.04%,是我們呼吸時呼出的氣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氣體,同時也是碳酸飲料中注入的氣體。由于干冰可以保持-78.5 oC的低溫,一般用于冷凍或者保鮮。干冰并不會像普通的冰融化成水那樣融化成液體,而是直接升華成二氧化碳。

我們經常看到水壺燒開水時冒出的蒸汽會不斷上升,而不同的是,干冰釋放產生的氣體卻會下降,這是不同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同時造成的結果。

 

注意事項:

操作:干冰的溫度極低,達-78.5°C。拿干冰時必須小心謹慎,觸摸干冰之前需佩戴防護布料或皮革制成的手套,比如烤箱手套,也可以把厚毛巾墊在手上,或者用金屬鉗拿放干冰。雖然瞬間觸摸干冰不會受傷,但若皮膚與其長時間接觸,細胞會被凍傷,與火燒造成的傷害類似。

 

保存:應將干冰保存在隔熱容器中,隔熱層越厚,它就升華得越慢。切勿將容器完全密封,否則干冰升華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在容器內不斷膨脹,有可能發生爆炸。不論干冰在哪保存,都要適度保持空氣流通,切勿將其保存在不通風的房間、地下室、車廂或者船艙內,否則二氧化碳氣體會下沉而趕走氧氣,容易造成人的窒息。切勿將干冰保存在冰箱中,超低的溫度會讓冰箱的自動調溫器關掉制冷。

 

通風:普通的空氣中含有78%的氮氣,21%的氧氣和僅僅0.035%的二氧化碳。如果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于0.5%,就具有危險性,低于0.5%的濃度時,二氧化碳會使人呼吸加快但并不會造成傷害。如果在放有干冰的地方,你發現自己開始氣喘吁吁、呼吸加快,或者指甲和嘴唇變藍變紫時,說明你吸入了過多二氧化碳而氧氣不足,請馬上離開此地。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會在低處積累,不要進入未經充分通風的曾放置干冰的密閉空間。

 

運輸:盡量在臨近需要的時候再去取干冰,越晚越好。每24小時干冰就升華2.3kg至4.5kg,甚至更多。用隔熱良好的容器呈放,比如冷箱。如果用汽車或面包車運輸,保證每15分鐘通風換氣一次。

 

凍傷治療:采用與燒傷相同的處理方式。如果皮膚起水泡或者脫落務必就醫,如果僅僅發紅,過段時間會像其他燒傷一樣自動愈合。可使用抗生素軟膏來預防感染,僅當受傷皮膚需要保護,使用繃帶進行包扎。

 

處置:在充分通風的地方展開放置即可,干冰會自動由固體升華成氣體。

 

 

                                      實驗1:干冰轉化為氣體

 

     干冰升華時CO2會釋放出來,將保鮮膜覆在杯子上,同學們會看到隨著杯子內CO2濃度升高,保鮮膜漸漸鼓了起來。      向杯子里注入清水會使升華加速,因為清水的溫度更高。本實驗還演示了CO2 可以制造缺氧環境而用來滅火。

 

實驗材料?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杯

·一大塊干冰

·清水

·保鮮膜

·橡皮筋

·蠟燭

·火柴

 

實驗步驟?

1.     用金屬鉗或專用手套將大塊的干冰放入杯子中

2.     把保鮮膜用橡皮筋緊緊綁在杯口

3.     觀察正在發生的現象

4.     去掉保鮮膜,靜置片刻,加入2大調羹清水

5.     再次用保鮮膜將杯口覆蓋,并用橡皮筋封緊,如果之前用過的保鮮膜有破損,需換新的

6.     觀察現象

7.     點燃蠟燭

8.     將杯中的空氣向蠟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傾倒,勿使干冰掉出

9.     觀察現象

 

思考題:

1.     當你把保鮮膜覆蓋到杯子上時,發生了什么現象? 保鮮膜鼓起來了

2.     你能解釋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嗎? 干冰升華時不斷釋放出二氧化碳,但杯口被保鮮膜封住,二氧化碳越積越多但無法逸出,將保鮮膜鼓了起來

3.     當你向杯中加水時,發生了什么現象? 干冰釋放出白色的蒸汽,這就是干冰升華成為無色透明的氣體。

4.     你認為“干冰”這個名字取得好不好?為什么呢?

 

                                 實驗2:漂浮的氣泡

 

     本實驗幫助同學們理解干冰升華成CO2的過程。干冰不斷釋放出CO2氣體,把泡泡彈了起來,于是泡泡漂浮在干冰上方。

 

實驗材料:

干冰

手套、金屬鉗

吹泡泡的溶液、小棒

冰激凌容器

 

實驗步驟:

1.     佩戴手套或者用鉗子將適量干冰放置于方形容器中;

2.     在干冰上方吹出泡泡,觀察現象。

 

                                          實驗3:冒泡泡

背景知識:

    本實驗中同學們會看到干冰轉化為CO2氣體的過程,以及CO2從圓桶噴出來時產生的泡泡。熱水會加快干冰升華的速度,而水里的皂液讓逸出的CO2遭受阻力,不斷積聚,更使得泡泡們噴發出來,汩汩冒出。

 

實驗材料:

干冰

手套、金屬鉗

高的玻璃或塑料圓桶

皂液 5-10毫升

食用色素

熱水

 

實驗步驟:

1.     向桶中加入熱水和5-10毫升的皂液,可酌情加入食用色素;

2.     佩戴手套或使用金屬鉗將干冰放入盛有肥皂水的桶中

3.     觀察現象

思考問題:

1.     你能解釋為什么泡泡會浮在干冰上方嗎? CO2

 

                                     實驗4:超低溫溶液

背景知識

        本實驗使用酒精和干冰制成可在數秒內將物質冷凍的超低溫溶液,之所以采用酒精,是因為它-114°C的冰點遠遠比水低。

 

實驗材料:

干冰

手套、金屬鉗

燒杯或塑料杯

酒精

鮮花或者葉子

 

實驗步驟:

1.     倒半杯的酒精

2.     加入3~5小塊干冰

3.     用金屬鉗把鮮花或葉子放入杯中,靜置30秒

4.     將鮮花或葉子拿出,觀察現象

 

思考問題:

1.     花朵放入干冰酒精混合物中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變得像在冰箱里凍了一夜一樣硬

2.     怎么解釋這個現象? 干冰溫度太低,所以把花兒凍住了

3.     水的冰點是多少? 0°C

4.     為什么我們要用酒精而不是水來制作超低溫溶液呢?酒精的冰點是-114°C,而水的冰點是0°C,干冰的溫度是-78.5°C。所以當我們把酒精和干冰混合時,酒精不會被凍住,但如果是水,就會結冰。

 

干冰的實際應用

 

包裝:干冰被廣泛用于包裝需冷凍保存的物質,比如冰激凌。

醫藥:在醫學上,用來冰凍并除掉疣或痣。

建筑行業:用來收縮和碎裂地磚使其變松,還有維修無閥門的水管時冰凍水管里的水。

滅活器:用來撲滅電氣火災,CO2趕走氧氣讓火苗熄滅。

 

 


科學奇觀---干冰實驗

圖文簡介

二氧化碳除了以氣體的形態存在,還可以以固體的形態存在,那就是干冰了,生活中常見的冰激凌、醫學冰凍除疣、滅活器等都與干冰有關,來做4個實驗 解讀干冰的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