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以東日本大地震時大規模石化聯合企業發生火災,消防隊員無法接近現場為設想,在四日市進行了多種消防機器人聯合滅火戰斗實驗。

參加實驗的消防機器人包括消防炮機器人、地面偵察機器人、飛行偵察機器人(無人駕駛直升機)、水帶鋪設機器人和飛龍超級指令操作臺。在實驗中,飛行偵察機器人和地面偵察機器人分別按計劃行駛到儲油罐罐頂和起火罐體附近,使用普通可視攝像機及熱成像儀進行攝影,并通過實時記錄儀把影像傳輸到飛龍超級指令裝置的操作臺。

消防炮機器人和水帶鋪設機器人分別自主行駛到達指定的部署位置。

在供水水帶線確立后,操作人員通過遙控器操控調整消防炮噴口的方向,朝適當的地方噴射。

實驗顯示了消防機器人編隊聯合行動的優越性:

操作人員依靠地面、飛行偵察機器人和消防炮機器人自帶設備傳來3個點的影像等信息,能準確地判斷火源部位;

水帶鋪設機器人的使用與過去靠消防炮機器人自行鋪設水帶相比,供水水帶線從70—80m延長到300m,大大擴大了消防機器人的戰斗半徑;

消防炮機器人不用承擔鋪設水帶的任務,滅火戰斗力得以提升;

操作人員在一臺指令裝置操控4種不同的消防機器人,不僅實現了統一指揮,提高了效率,而且節省了人力。

實驗證明,編隊聯合行動,不僅顯著地提高了消防機器人的滅火戰斗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消防機器人在石化聯合企業的實用價值。

對于日本四日市的這次消防機器人編隊聯合滅火實驗,我們不僅要學習人家在實驗中應用的消防機器人滅火的新戰術、新技術和新產品,更要學習這些新事物背后,人家的觀念和創新性開發的方法。

消防機器人問世已有32年了,至今仍處于從不夠成熟的產品向消防隊伍列裝產品進展的階段。當前有關制造企業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推動這種進展,而不是急于求成,希望列裝。等消防機器人在火場上具有無可替代性的作用時,列裝是水到渠成的事。

日本開發消防機器人比我國早十幾年,至今仍然在努力研發,提高產品的實用性。

這種進展不是靠仿造、改進市場上現有產品,在某些指標上達到趕超,而是戰術、技術應用上創新性的突破。

由于消防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都是為實現滅火救援戰術服務的,因此創新性的突破的思路和準確的用戶需求應該出自富有實踐經驗的戰訓專家,在消防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他們的價值不亞于計算機技術,機械制造、控制理論等方面的技術人才,甚至更重要。

日本四日市這次消防機器人滅火實驗和為實驗開發的戰術、技術的成功,就是戰訓專家主導,技術人員實現開發的典型例子。

一臺具有多種功能的消防機器人無論怎么改進,都難以在不增加體積的情況下把鋪設水帶的長度從70—80米延長到300米,更不可能實現多點采集數據,即使采用幾臺相同功能的這種消防機器人也難以做到,而采用多臺不同功能的消防機器人就很容易實現,而且地面、空中偵察機器人和水帶鋪設機器人的造價比機器人低得多。

戰訓專家提出消防機器人編隊聯合行動這種創意,實現創意所采用的技術和開發的水帶鋪設機器人的難度都不大。

作為能替代消防隊員在高危火場前線滅火救人的裝備,消防機器人的前景光明,尤其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其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我國現在制造消防機器人的企業在世界上最多,這些企業只有勇于創新,敢于突破,依靠富有經驗的戰訓專家根據實際需要提出創意,全程參與,和技術人員共同研發,在原創性的探索、試驗中狠下功夫,才能使我國的消防機器人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為滅火和救援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隊聯合,提高消防機器人綜合戰斗力的背后

圖文簡介

2017年,日本以東日本大地震時大規模石化聯合企業發生火災,消防隊員無法接近現場為設想,在四日市進行了多種消防機器人聯合滅火戰斗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