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眾多的自燃崇拜中,火的崇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火對于人類有極大的功用,但同時又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一不小心就會釀成災害,因此人們對火充滿了敬畏參半的心情。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創(chuàng)造過豐富多彩的火崇拜文化,由此產生了許多火神的神話。
印度火神阿耆尼就是梵文“火焰”。他全身如火焰般光輝燦爛,以煙氣為旗幟。 阿耆尼在三界之中以不同形態(tài)存在,在天界為太陽,在空中為雷電之火,在地界則為祭祀之火,后者使他具備類似灶神的職能。 來自火山的地火,也是人類最早見識到的火。在世界上地殼運動較為活躍的地區(qū),火神從火山而來。古羅馬火神伏爾甘(Vulcan),名詞就是拉丁語中的“火山”一詞。 對應伏爾甘,來自山火的火神在希臘神話中叫做赫準斯托斯,是眾神之王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孩子。 在夏威夷神話中,火焰女神佩蕾也是火山神。 我國的神話中火神很多,比較著名的火神有祝融、炎帝、回祿和闕伯以及灶神。在我國北方信封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男性,火神公,還有火婆、火姑娘等。 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火神崇拜沒有把火神形體人格化。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 在我國的火神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祝融。祝融是黃帝的六世孫,原是管理用火的官員,民間祀奉灶神傳說最早也是祝融。 炎帝是祝融之后又一個重要火神。傳說炎帝不僅發(fā)明人工取火,而且充分發(fā)揮了火的功用,他雖然晚于祝融,但卻得到更大尊崇。 祝融、炎帝是遠古人類從用火、發(fā)明人工取火塑立的光輝燦爛的紀念碑,反映人類利用火的巨大成就。 失去控制的火往往燒毀人們的房屋財物,甚至奪去人的生命,給人類造成災難。古人防控火災的能力弱,往往對其望而生畏,因此在善良的祝融、炎帝之外,古人又創(chuàng)造出某些兇惡的火神。 回祿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被人們視為火災之神,“小心火燭,慎防回祿”的說法由此而來。 火被引進家庭生活后,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爐灶,把爐灶之火視為神圣。從崇拜自然之火,到崇拜灶神,表明火神成為家庭保護神的觀念已經形成。 我國神話中的祝融和炎帝,都是最初的灶神,以后灶神又有了不少新的姓名。 火神成為灶神后,它的職能不僅只是司火神靈,而且成為主管人間生死禍福的家神。 在古人類的生活中,保有火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在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河南丘市在一個火神臺,又稱“火星臺”、“闕伯臺”,傳說闕伯在這里為人類保存火種并成為火神。闕伯是東方的普羅米修斯。 古人火災防控能力弱,一旦發(fā)生火災,傷亡損失巨大。于是人們創(chuàng)造出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火神,祈求火神保佑,以免遭火災。 要祈禱就要有正規(guī)的場所,從春秋時代開始,各地建立專門奉祀火神的廟,供人祭祀祈禱。 許多火神廟的修建大都由州、縣地方長官主持,并書寫碑文,以紀其實。 清末以后,隨著手掀消防泵,尤其是消防汽車的普及,我國控制城市火災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們對用科學的方法戰(zhàn)勝火災的信心越來越大,同時火神的敬畏不斷減弱,參拜火神祈求平安的人越來越少。 END 文|范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