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傍晚,結束了997(6+1)的工作,   看著萬家燈火,你是不是感受到   前所未有的——   孤獨   看著手機,不知道打給誰~~   身在聚會中,卻時刻想逃離   停好車,卻不愿意回家      和家人多說一句話都感到疲憊   最怕在某評上看到“10人起訂”   孤獨好像躲也躲不掉,逃也逃不開……   隨便一個轉角,你就遇到了孤獨——   一個人去金拱門   上個廁所,餐盤就被收走了!   一個人去咖啡廳   一杯冷萃才撐得起你的靈魂~   一個人看電影   你在看電影,看電影的人在看你   一個人吃火鍋   半份都嫌多   一個人去KTV   最愛唱單身情歌   一個人去看海   只能聽海哭的聲音   一個人去游樂園   感覺自己像弱智   一個人搬家   汗流出來就不會有淚了   人為什么會感覺孤獨?   從心理環境來說,以下兩種心境的人更容易孤獨   第一種、情感隔離心境   社會隔離心境,指身處泛社交環境中,卻沒有能夠建立深度連接的對象,無論是友情還是親情,都不足以讓內心獲得慰藉和共鳴,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感覺,通訊錄一堆好友,卻沒有一個可以傾訴內心的對象!   簡單的說,就是感覺不被理解,心事無處表達。   第二種、親密關系喪失心境   我們從離開母親懷抱開始,終身都在尋找可替代的親密依附關系,這也是我們需要和一個人建立感情,親密連結的原因。當段親密關系變得隔閡或緊張時,我們就失去了在關系中安慰心靈、放松情緒的環境,這種不自在卻又必須要面對的關系,會讓孤獨感油然而生!坐在車里吸煙,就是因為親密關系喪失而導致的暫時回避行為。   簡單的說,就是跟親近的人鬧掰了。   從性格角度來看,兩種性格傾向更容易導致孤獨   第一種:不安全的性格傾向   性格中充滿不安全感的人更容易產生孤獨,他們內心有強烈的被遺棄恐懼,不信任他人,內心封閉而孤獨。   簡單的說,就是不信別人,沒安全感。   第二種:自我認同偏低的性格傾向   這樣的人內心自卑,自我認同感差,自我評價偏低。他們往往具有高自尊、低自信的特點,孤獨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   簡單的說,就是自卑。   從性別來說,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受孤獨!   因為女性比男性容易傾訴,也更愿意尋求朋友的幫助。   而男性被社會賦予了堅強的屬性,他們會壓抑自己內心的負性情緒,在一個孤獨而安全的環境中,自我消化、自我愈合。   孤獨是一種感覺和體驗,不是客觀狀態。   認識到孤獨的價值   學會與自己相處,在自處中提升自我。      戰勝自卑   要戰勝自卑,必須自信、自立、自強,這是戰勝孤獨的三大法寶。   與外界交流,擁有親密的好友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一旦擁有親密的好友3到5個,就能有效減少孤獨感,也能讓自己身心更為健康。   為他人著想   學會放下自我,為他人著想,發現他人價值的同時贏得友誼。      享受自然,走入社會   走入自然,享受自然,能讓我們從一個人小天地跳出來,也能讓我們更謙卑看待自己。   擁有自我成長的目標   找到社會所需要以及自我感興趣的方向,讓自己人生充滿意義,逐步我們會讓生活充實起來,這個時候我們會完全告別孤獨。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試著享受孤單,但不要讓孤獨成為我們的心靈伙伴。   電影《綠皮書》中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話:“世界上那么多孤單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作者:唐明剛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 第三批心理服務基層科普講師   審核人:高文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員   編輯:子小先森   設計:張昊

港真,我真的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孤獨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