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說:   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孩子是很焦慮的。   爸媽自己先要放松,如果一味強調“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很可能會給孩子“幼兒園是很危險的”、“我是會被欺負的”之類的暗示,繼而降低孩子的安全感水平,讓孩子有焦慮情緒,從而讓孩子誤把其他小朋友無意的侵犯當作欺負。   漫漫說:   3-6歲階段,孩子的神經控制能力是逐步發展的。   在日常相處中,孩子們經常會因為控制能力弱而引發一些“爭端”。   事實上,孩子并不是故意欺負別人的。   那家長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在日常中允許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其次,家長要和孩子保持溝通,判斷“欺負”情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如果孩子向自己訴說了“被欺負”遭遇,家長先要確保孩子知道,這不是他的錯,接著,耐心地去跟孩子了解事情的具體情況,當確實發現是有人在有意侵犯孩子的時候,就要懂得讓孩子學會制止對方,如果對方不停止,那么要讓孩子及時跑開,避免進一步傷害。建議家長在家里做角色扮演提前進行演練。   第三,家長要鼓勵孩子結交一些朋友,孤立無援的孩子是容易受到有意欺負的,如果孩子有伙伴,對方就不容易下手了。   低齡孩子一般不會故意欺負別人,家長切記放輕松,無需過分解讀孩子的行為。幼兒園是孩子的社會,請多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和情感支持。   作者:濮鑫 瑞童幼稚園園長   唐義誠 全國心理服務基層協作網 內容主編   審核人:高文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員   編輯:咩咩   繪制:超能量姜小醬

娃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