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   “隨著信息技術的科學基礎和技術基礎進一步發展,信息技術本身已經從數字化發展成為大數據,從程序化發展到智能化,從小型化發展到微量化,由積極網絡發展到人機物網絡。”對于新時代的信息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給出了他的詮釋。   9月17日下午,中國科技峰會——科普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褚君浩在演講中總結稱,當前科技發展有三大特征:第一,信息時代的特征還在發展,信息技術沒有終止,還在進一步發展;第二,多領域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多軌并行、交叉推動;第三,信息技術和多領域的科學技術深度融合發展。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現在處在后信息化時代,處在信息化時代的后期,向智能化時代邁進的時刻。”褚君浩如是說。   以下是褚君浩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同學、老師,尊敬的各位科學家,大家好!   我受大會的委托做發言是叫做“科技創新開拓智能時代”。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是科技創新驅動工業革命。第二是科技創新促進智能技術發展。第三是弘揚精神、融入時代潮流。   一,科技創新驅動工業革命。   人類經歷的幾次工業革命都是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發展起來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熱力學的規律,那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是能量轉化定律,電磁學的定律,引起我們電氣化,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出現許多新的技術,這些技術現在廣泛的在現代社會上面得到應用,而且更進一步的發展。現在19世紀后面電氣理論的發現建立使得人類現在進入了電氣時代,而且電氣時代的發展一直到現在的技術還在往發展。   工業革命的發展還是有兩種脈絡。第一種先從技術到科學再到技術,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第二種模式,它先是在實驗室里面完全做試驗科學,發現了規律之后引起發電機、電動機出來。不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它的特點都是科學跟技術交叉推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是使得我們技術不斷地發展,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現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特點是信息化,它從原子物理、量子力學、固體物理、現代光學、半導體科學發展促進了好多技術的發展。比如說,量子力學。因為有了量子力學才有能帶理論,有了能帶理論才有半導體技術,才有我們現在所有的信息技術。你看我們后來有半導體的晶體管,照片中間都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科學的發展推動技術的發明,引起許多方面的發展。集成電路,后面愛因斯坦的理論、后面有激光器,開始有激光存儲、激光通訊、激光成像。后面我們又有光纖,高錕的光纖,使得低成本、高效的應用有了可能。   麥克斯韋方程科學發現一直到現在所有的通訊技術、wifi都是基于電磁波的理論來建立的。我們發現相變的規律有了液晶顯示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了巨磁阻的效應能夠建設高密度的存儲器,一開始就是一條曲線的效應推動技術的應用。電磁耦合器件使得光電轉化可以實現許多好的功能,藍光二極管中村修二先生今天也在會上,使得我們白光顯示能夠有所可能。   現在我們量子力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剛才鄧肯·霍爾丹先生也提到,現在是第二次量子力學的革命,量子計算、量子通訊都有一種潛在的可能性,而且正在逐步的轉化為現實。量子力學的超導理論、超導磁體、核磁共振跟我們的醫學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磁懸浮現在也在試驗跟使用中間。相對論的時間修整也用在我們GPS的時鐘修正上面。最近還研究憶阻器,將來能夠對人腦的問題更好地在人工智能里面應用到新的一種器件,拓撲絕緣體跟信息高速公路,用新的材料拓撲絕緣體沒有損耗能夠更好地來傳播我們知識。尤其現在發展電子自旋器件使得摩爾定律越來越小,超越摩爾一種可能性就是自旋電子學器件功耗更低、速度更快,所以現在信息的基礎不斷的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科學基礎和技術基礎進一步發展。信息技術本身也從數字化發展成為大數據,從程序化發展到智能化,從小型化發展到微量化,由積極網絡發展到人機物網絡。現在整個世界上面數據、認知物理上面高度融合,人類處在無所不在的網絡中間。   當前科技發展有三大特征,第一個特征就是信息時代的特征還在發展,我們現在經常用手機很方便的。但是信息技術沒有終止,還在進一步發展。第二個特征是多領域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多軌并行、交叉推動。現在是多個領域的科學發現發明,科學發現促進技術發明,技術發明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發現提升多軌并行、交叉推動。第三個特征是信息技術和多領域的科學技術深度融合發展。這些就提供新工業革命的技術源泉。   新的工業革命應該是什么方面?我們從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械化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化的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現在處在后信息化時代,處在信息化時代的后期,向智能化時代邁進的時刻。在這段時間里面思想理念都會有很大的發展和變化,這就是我們現在迎來智能時代的一些情況。   智能時代的技術將會有這樣一些態勢:   1.智能化分布式新能源系統。   2.智能化的復雜體系、物聯網、智慧城市。   3.機器人、傳感器、人工智能。   4.智能化制造技術、新材料。   5,其他領域的創新技術,包括大健康產業。   二、科技創新開拓智能時代。   智能時代非常標志性的東西就是智能化系統,有智能化的系統才能說是智能化的時代。智能化的系統要包含三大要素:   1.動態感知。   2.智慧識別。   3.智慧反應。   動態感知要靠傳感器。智慧識別靠大數據,但也要靠物理模型。比如說,我們的天氣預報,大氣有好多好多的數據,當然是大數據系統,但是要跟空氣動力學、大氣物理結合起來的物理模型。生命科學要跟生命結合起來,所以大數據跟物理模型結合提供給我們智慧識別。最后要技術反應,這樣的東西需要有基礎的信息平臺、互聯網、物聯網。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可以構建我們的智能化系統,智慧城市這是一種形式,另一種形式就是高階的智能化系統就是人工智能。所以現在傳感器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科學技術、工農業、國防科技到處可以找到傳感器。   傳感器,無非是把光、聲電池想辦法變成電,電容易控制,最容易進行加工。傳感器有各種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光、電、磁、聲、機械傳感器、還有分子、生物傳感器取代了我們的五官,取代了人的五官,傳感器現在深入的在發展。現在有三個方向:   1.建立在極致掌握材料器件技術基礎上的高性能傳感器。   2.新應用目標驅動,新的需求需要我們建立在交叉學科跟集成技術上面的新型傳感器。   3.科學研究驅動,構建異質材料的新結構,發現多場耦合效應,這些效應也可能實現新高性能的傳感技術。   比如說以光電為例要做到極致,光電器件有好多的,比如說光電導型的、光伏型的,比如說低溫工作的半導體紅外的。做好以后放到飛機上是航空遙感,放到衛星上是航天遙感。當然做這個要極致,要對里面的物理圖像非常清楚的了解,每一步都要計算的清清楚楚。光有了圖像還不夠,還要對技術方面非常的極致能夠掌握好,有的時候我們是做的不錯但做不好,從做不錯到性能好要有性能的發揮和極致掌握。比如說從短波紅外探測器都是需要的。   這里有15張圖,每張圖是一個波長、一個波段的圖,而且把空氣大氣從36000多公里每一層大氣的溫度像CT一樣的把它做出來,所以現在的天氣預報很準。最近廣東省深圳那邊澳門不得了的風云,目標非常的準確,那就是有衛星在上面看,有傳感器在上面看。所以我們你看美國NASA這個圖,有幾天換成了風云4號的圖,當換了幾天又換過去了,因為原來有協議的就是要用NASA這張圖,但是這張圖的NASA非常好。   還有像圖上看這個蘋果可見光很好,用短波一看是爛蘋果,不同的波段有不同的用處。還有下面的這個人有胡子,但是短波一看胡子是假的,所以這人要么是演員,要么是可疑分子,偽裝自己。   我們還要發展太赫磁的器件,短波很長,有很多的用處,市場也負責的大,它看一個人有一種透視本領,可見光看上去人拿了報紙,但是太核磁一看報紙里面是一把刀,看人像不穿衣服一樣的,因為它有透過一定深度的本領。這種技術要發展光源、探測器,最近我們實驗室里面發現了新的效應,就是窄進半導體跟太核磁光產生效應作用。如果太核磁光進到我這個器件結構里面,它就聚集以后電導增加就可以判斷,這個原理是新的。所有現在光導探測器、光伏探測器都沒有這個原理,所以新的原理做成的室溫工作的探測器,它的效率、它的靈敏度比現在所有的都要高。所以我們同學在研究工作過程中間也要想辦法做一些有創新的,原理是新的,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建立我們新的基礎。   第二,新應用目標驅動下建立在交叉科學和技術集成基礎上的新型傳感器。比如我們去年的墨子號要把兩個糾纏光子扔下去,糾纏光子都是偏正的,那就需要我們有高保偏的分子薄膜要做到極致,能夠做到這樣子才能把糾纏光子使得它不會改變它的偏程度。我們把探測器放到月亮上面去,月亮下去的時候方向不平,怎么會方向不平?那就是激光雷達發現上面不平。不平了以后怎么樣?后移動25米下去就平了,這里面都是一種新的需求。現在我們生物的識別也需要一種成像來識別,還有分子信息傳感。比如說有人帶了炸藥進來能不能報警?有一種效應叫做熒光猝滅效應。你看它比狗還要靈敏,狗是專門查炸藥的,炸藥放在邊上它不知道,它查不到,不知道。大家看計算機用的狗鼻子,它就是用螢光猝滅效應來檢查。大家看計算機它就報警了,所以非常的靈敏,當然現在做的很小,一開始做的很大,現在做的很小了,好多人開會的時候經常會用這個作為安保系統。   醫學成像也是很大的領域。   第三,構建異質材料新結構、發現多場耦合新效應、實現新型高性能傳感技術。本來發現一個效應后來覺得可以做壓大傳感器,電子皮膚都可以做,這些新的效應就不說了。   另外,除了我們傳感以外還有識別,識別里面非常重要的是用圖像來識別。建模型先要做數據庫存到數據庫里面去,數據庫做好之后就可以知道水稻,畝產500斤還是畝1000斤。比如說油礦也可以先把光譜做出來,然后跟數據庫去對。月亮上面有月兔在上面,干什么事情?把月亮表面土地的光譜做下去,做下來跟數據庫去對看月亮表面是什么東西。所以我們智能化行為的系統智慧城市是非常大的領域。另外,智慧城市有很多方面做,由于時間關系不講了。   智能化人工智能系統,這是上海一家公司做的典型的人工智能。球過來他能夠實時知道球打在哪里,它做計算能夠把球打回去,所以它有動態的傳感,智慧的分析,及時的反應,具備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條件。京東的分快遞也這樣在發展。   我們同學們,大學生,研究生,還是希望在新的時代里面,既看到國家現在發展的有水平的地方,也要看到我們現在國家發展還有很多不對的地方。既要看到我們國家GDP的數量是比較大的,也要看到我們GDP的人均值是非常低的。所以我們大家還是要很努力的來做。   過去歷史上有一句話叫做,“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李白小時候不用功,后來很用功,變成大詩人。少林寺把地練的凹進去,哈佛大學凌晨4點那么多人在看書。時間到了,我下面就PPT放一下。   我有個學生叫田博博,一個博士生,他在博士期間發表的這三篇文章也很用功。所以我們要培育健康的心靈、健康的體魄,要給予外界的養料,要融入時代的潮流。謝謝大家!   (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褚君浩:當前處在后信息化時代 科技發展有三大特征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