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和批判性思維是有區別的,并且區別至關重要
在日常中,我們總會發現,一向很聰明的人卻干了令人驚訝的蠢事。聰明和智慧,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們日常使用這詞是用來描述一個人具備廣博的知識,以及做出了明智的決定,但這一定義與傳統對智力的衡量是不一致的。最廣為人知的衡量智力的標準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俗稱intelligence quotient(IQtest),包括視覺謎題、數學問題、模式識別,詞匯問題,和視覺搜索。
智商的優勢是不可否認的。 聰明的人更有可能在讀書時取得更好的成績、獲得更長遠的發展,他們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并且他們不太可能在青春期陷入困境(如犯罪)。 將智商的所有優勢考慮進來,雖然你可能會驚訝地得知它并不能預測更多生命的結果,比如幸福。 你可能會暢想,在學校或工作中擁有好的表現會帶來更高的生活滿意度,但一些與此相關的大的學術研究卻未能發現證據表明智商影響生活滿意度或讓人更長壽。 格羅斯曼教授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大多數智力測試沒有捕捉到亮點:人們現實世界的決策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為什么“聰明”的人,會做“愚蠢”事情。
批判性思維,預示著更廣泛的生活方式。在在美國及過完進行的一系列研究中發現,批判性思考者在生活中經歷的壞事極少。研究過程中邀請了部分人來將一份生活事件清單上的任務完成,并采取了一種批判性思維測評方式(he Halpern Critical Thinking Assessment)。批判性思維測評測量了5部分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言語推理、論證分析、假設檢驗、概率和不確定性,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消極生活的清單涵蓋了生活的不同領域,例如學習(我忘了考試)、健康(我染上了性病感染,因為我不戴避孕套)、法律(我酒后駕車被捕)、人際關系(我欺騙了合作一年多的好伙伴),金融(我有超過5000美元的信用卡債務)等等。 我們也再次發現,批判性思考者經歷的消極生活事件比較少。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有大量證據表明批判性思維可以被傳授和改進。
要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還是一個高智商的人?在最新的研究中,心理學家讓批判性思維和智力互相對抗,并觀察哪方會經歷更消極的生活,發現了人們無論是有高智力的或是習慣批判性思維的,經歷的消極事件都不多,但批判性思考者能處理的更好。
智力和提高智力一直是熱門的話題,廣受關注,現在是應該讓批判性思維得到更多些關注了,比如有作家Keith Stanovich寫過一本書叫《智力測驗錯過了什么》;而我們說一個人很聰明或很有智慧時,更多說他們的推理具有合理性,而不是說數學能力和空間上的能力;此外,提高智力是很難的。智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批判性思維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并且提高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訓練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所以,去思考吧!
本文由科普中國網編譯自scientific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