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兩天大家朋友圈有沒有被下面這個圖刷屏:   一開始,本君對這種測試不屑一顧,不過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發這個,不禁有些好奇,然后玩了兩次,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題目不變,答案全都選第一個的情況下,分別嘗試多次,結果居然不一樣!!!   讓其他人試了試,發現都不太一樣……   后來有個人扒了網站的源代碼,發現結果是隨機生成的,你選啥都和結果沒半毛錢關系。   紅框框里在生成一個隨機數,劃線的部分代表選擇過程   那個源碼中 random() 仿佛在嘲笑我們的智商……   但是看測試結果:一個說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精力充沛,另一個說我有專注力和耐力,本君覺得這兩條寫的還都挺對……   在這里,本君不得不給大家介紹兩個著名的心理學現象了。   一個是巴納姆效應。   簡單得說,人們傾向于相信一個很籠統、很大眾的性格符合自己。   舉個例子,絕大部分性格測試網站的結果都是些很空洞的描述,但人看了往往會自覺對號入座   這是一道題選擇不同的答案給出的性格分析   這種性格測評最雞賊的地方就在于,它選不同的答案絕對不會對應完全相反的性格,他們是并行關系。   也就是永遠不會出現:選 A 代表你做事情細心從不犯錯,選 B 代表你做事情馬虎經常受批評。   經常出現的是這種情況:選 A 代表你做事仔細,選 B 代表你性格隨和,根本就避開描述一個方面。   因此無論你選 A,選 B 還是選 C , 大概率你都默默相信了~   我咋覺得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這么組成的呢?   還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波麗安娜效應,指人們會對于別人對他們的正面描述表示認同。   這也就為什么簡單免費的性格測評給出的結果都是偏向正面的,人們會潛意識的忽略掉那些完全與自己不一致的評價,并在剩下的積極評價中放大認同感。   比如這樣的,是不是好羨慕……   再回去看看那個左右腦年齡的游戲,它給出的測試結果大多很正面。   此外,還有各大門戶網站的星座專欄。   當本君瀏覽這些網頁的時候,看到騰訊星座出這樣一個測評:你的低迷狀態會持續多久?   測試題只有一道↓   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會選擇 D 吧,可是選擇 D 的結果:   這,怎么生病了去看醫院的后果這么嚴重啊?   而且描述也很有問題,找醫生看病應該是最理性的選擇,結果變成了 “ 你的不理智將矛盾公開化 ”, 遇到矛盾選擇視而不見才是正確的???   只憑一個問題,就隨便對你的工作人生肆意點評預測,還沒有一點 “ 僅供娛樂 ” 的提示,置科學性嚴謹性何在?是不是太囂張了點啊。   其實仔細想想,下面這些特質都不是一個維度的,也就是說你把它們全部用來描述同一個人也不矛盾……   這種星座專欄關注者大部分是青少年,他們的思想還未成熟,很容易將自己的生活代入其中。仿佛每一次前進它都提前知曉,每一次挫折都有它的提前預警,這種精神鴉片一邊蠶食人的理智一邊讓人欲罷不能,相信它的人們惺惺相惜抱團取暖,也許最終這些人們就屈尊于所謂 “ 命運 ” 的安排,喪失了競爭的勇氣與動力。   那么這個左右腦年齡測試咋火起來了呢?   因為隨著網民們的姿勢水平越來越好,星座之類神神叨叨的內容大家不太信了,所以跟你講 “ 科學 ” 了。   這不,抄襲無國界,只要這東西夠火就有人抄↓   咳咳,本君要來說兩句了:   這個測試左右腦年齡的小游戲,其實沒有科學依據。事實上人的大腦沒有左右分工的說法,他們是協同操作來實現我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也不是一些人所秉持的“左腦主要負責抽象思維,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   而游戲中能夠準確給出大腦年齡的數字,則更不科學,大腦年齡和人體實際年齡有關,但一般只是大致范圍的劃分,比如我們把實際年齡劃分為青年、中年、老年等。   而且游戲題目測試的重點是我們大腦的知覺和推理能力,就是個操作和語言智力成績測驗。   通過幾道題目就能得出大腦年齡?科不科學你心里沒點b數嗎?   So,不能說沒有科學性,但是和測試過程沒半毛錢關系,而是利用了心理學來忽悠你,例如前文提到的巴納姆效應,波莉安娜效應。   其實像這種測試,網上大把大把的,隨便搜一下 “ 年齡測試 ”,結果就有 339 萬個。“占卜”有759萬個結果,甚至微博上還有某知名博主,每天只發一條錦鯉,但有將近一千萬粉絲……一千萬人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個鯉魚???本君只想呵呵。   本君覺得,這些偽科學的東西就不要當真了,看個熱鬧就好了。   本文由中華醫學會主任、研究員唐芹進行科學性把關

又測“左右腦年齡”,自己腦子啥樣心里沒點數么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