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五谷雜糧的我們難免生病
吃藥、打針都無可避免
而這兩種治療方法
起效最慢的是吃藥(相當于走路)
起效中等的是打針(相當于騎車)
今天我們就單挑打針來說
打針常見的有三種:
皮下注射(SC)、肌肉注射(IM)和靜脈注射(IV)
皮下注射就是我們小時候打青霉素時常見的“做皮試”
肌肉注射就是打屁股的針或是打胳膊的針
尤以打屁股(就不給圖了)的針最多
靜脈注射就是俗稱的輸液、打吊針
不常見的打針還有鞘內注射、關節腔注射等。
小時候打過青霉素的童鞋一定感觸頗多
打針打屁股時
疼的那叫一個酸爽
為啥打針非得打屁股,而不是其他部位呢?
難道是因為屁股皮多肉厚
Bingo!真是這樣!
就是因為屁股上肉多!!!
因為屁股(醫學專業名詞叫“臀部”)肌肉厚實
在這里打針不容易傷到骨頭、神經
或誤扎到深處的血管
而肌肉注射部位的要求一般選擇在
肌肉較厚,離大神經、大血管較遠的部位
屁股(更準確地說叫“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
最滿足這三點要求
當然,打針不都是打屁股的
還可以打胳膊(即“上臂三角肌”)
………………………………………………………………………………………………
很多動脈都比較深,扎到動脈的話……
為了避免對你的小心臟造成太大刺激,就不放圖了
好奇的童鞋可自行搜索
不過真君要提醒一句
圖片血腥
好奇害死貓
………………………………………………………………………………………………
此外,臀部的肌肉組織疏松,血管豐富
藥物能夠很快地被吸收掉。
而為了進一步減少風險
屁股針都是打在臀部外上的1/4處
這個位置肌肉組織又厚又疏松
不僅不會傷到骨頭
還能利于藥物吸收
確實是極佳選擇
打吊針如果是打屁股會怎樣呢?
其一,靜脈注射使用的輸液瓶、輸液袋
常見的是100ml、250ml、500ml
它給藥劑量較大
而肌肉吸收相對于靜脈來說比較慢
靜脈注射是使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起作用
肌肉注射是將藥物注入肌肉組織內待其吸收
肌注的注射量一般為1-5ml但不超過10ml
動輒100ml起的給藥量如果打在屁股上
會肌肉吸收緩慢,造成局部疼痛腫脹
其二,有過打針經驗的童鞋應該知道
醫生注射藥物時并不是一下就推到底
而是緩慢地推注
以便藥物能邊注入邊被肌肉吸收,
5ml的劑量打針打個1-2分鐘也正常,
如果是500ml的劑量(100倍!)
按照正常的肌注速度
至少也要耗時100-200分鐘(1.5-3小時)
屁股上扎著針頭待上這么久
不知是何種酸爽的體驗哈?
而且如果注射室一排人都晾著屁股(上面還有或大或小的注射器)幾小時,
這樣的畫面實在太不健康了,
因此各位腦洞黨就不要再糾纏“打吊針干嘛不打屁股”這類不可能發生的事了
本文由中華醫學會研究員,唐芹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