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情報   人間至味原來都是調料味!   為啥這么說?   不信你瞧最近的“網紅”   ——“水果月餅”   前兩天冬瓜餡兒的“水果月餅”上了熱搜▼   近乎所有的水果餡的月餅,其實都是冬瓜餡。   其實在月餅加工廠家看來,這已不算是秘密,而是行業通行做法。月餅廠家之所以會偏愛使用冬瓜餡+水果食用香精+糖來勾兌成各色“水果月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冬瓜本身是一種很適合用于精加工的農產品,無色無味,因此便于添加各類香精和色素來調味調色。   然而除了水果月餅中的冬瓜,   你知道這些“美味”其實都是調料味么?   參翅肚   在我國傳統公認的美味珍饈中,   鮑參翅肚是四種珍貴的海味,   經常被粵港澳地區熱捧為人間至味。      海參、魚翅、魚肚   稍微研究一下就能發現,四種海味中,居然有三種幾乎是無味或味道較淡的:   海參本身是沒有什么味道的,稍微有一些腥鮮味,而常見的做法如紅燒海參、蔥燒海參等,都需要使用調料、鮑汁或者高湯來燒。   魚翅是指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魚翅本身幾乎不帶任何鮮味,主要的烹飪做法是醬汁燜制,全靠其他高鮮的食料和高湯來借味,并需要添加輔料來除腥提鮮。   魚肚(不是魚的肚皮)又叫魚膠、花膠(不是花椒),是大魚的魚鰾(魚鰾是魚類控制沉浮的器官)經過剖制曬干而成,魚肚本身新做好的時候會有腥味,隨著存放時間變長,腥味逐漸減少,也幾乎沒有味道。   這三種海味,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富含蛋白質、膠質,并且味道很淡,那為何能夠躋身世界頂級食材呢?   其實,除了食材本身的特殊口感(膠質、蛋白質含量高的因素)外,我們所嘗到的鮮美味道,都是借用了鮮美的高湯、醬汁等調料來實現的。   而且你以為鮮美的魚翅,其實都是湯汁調的好。   高湯▼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加工銷售魚翅導致過度捕撈鯊魚,會嚴重威脅鯊魚的生存,因此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呼吁消費者停止消費魚翅和其他鯊魚制品。   WWF呼吁抵制魚翅   由于花膠來源于大型魚類,對魚膠的需求已造成黃唇魚(黃花魚的遠親)、加州灣石首魚(黃花魚的近親)等多種物種頻臨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已將黃唇魚列為“極危”(CR),比大熊貓更瀕危。   黃唇魚被IUCN紅色名錄列入“極危”   從物種保護的角度考慮,我們還是應該少吃魚翅、魚肚為宜。   燕窩   同樣,燕窩其實也并沒有太鮮美的味道,只因含有大量水溶性蛋白質,經過燉煮后會散發出淡淡的蛋清味。   它其實是生活在東南亞的金絲燕在懸崖上筑的巢,是金絲燕在銜食了海中的小魚、海藻后經過消化,將消化腺分泌物與絨羽混合而成。   每100克干燕窩中含49克蛋白質、30克碳水化合物(糖類)、10克水分以及少量礦物質鈣鐵,其營養配比和常見食材并無不同,而且燕窩中蛋白質含量雖高,但其氨基酸組成比例并不完全,還不如吃雞蛋補充蛋白質更有營養。   日常無味食材   除了這些售價不菲的食材外,日常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因調料味而讓人食指大動的“無味”食材。   例如粉絲,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粉絲本身也是沒有什么味道的,但是加上各種佐料的重慶酸辣粉卻十分誘人,這也要歸功于調料的妙用。   酸辣粉   另一個例子是原產于南方的各種米線(例如桂林米粉、云南過橋米線等),米線本身是由大米和水做的,本身也沒有味道,主要是靠各類特色湯頭和輔料才能風靡各地,和魚翅之流全靠高湯是一樣的套路。   過橋米線   ……   再想想咱們冬瓜餡的“水果月餅”   都說明了一個真理   ——加上高湯等調料   那些本身沒有味道的食物   都能變成美味   本文由中華醫學會研究員,唐芹進行科學性把關

還在說燕參翅肚好美味?無知!那都是佐料味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