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保羅死后,世界再無預言帝”這當然是對章魚保羅生前“成功預測世界杯”的肯定。特別是在新一屆世界杯即將到來之際,關于保羅的“佳話”仍在傳唱。但章魚保羅卻未留下遺孀,聽說它到死都還是個處…
那么問題來了,想傳宗接代的章魚究竟是如何交配的呢?
章魚的八條觸手中有一個其實是生殖器
章魚的皮膚中含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色素細胞,這些色素細胞賦予了章魚精確控制顏色、花紋和皮膚紋路的功能。這些細胞直接和章魚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相連,在海底大石頭之間移動的章魚能夠立刻變換保護色。色素細胞也能夠反映章魚的狀態(tài):交配中的北太平洋巨章魚的皮膚褶邊多,呈現(xiàn)紅底白斑點圖樣。
別摸錯,那個觸手正是用來交配的
亞里士多德的《動物研究》一書中曾對章魚的特點做出了一些描述。對其生活習性的描述中寫到章魚的觸須既用作手,也用作腳。而進食卻不是用手,它用嘴上的兩個胡須把食物送到嘴里,它的眼睛可以向前看(因為眼睛其實是在頂部),而嘴巴則位于背后,活的章魚,它的頭是堅硬的,并不像我們常看到的軟綿綿的一團。而對章魚如何交配,亞里士多德曾作出猜測。其中一個一個觸須非常突出,也是唯一一個略帶白色、頂部叉開的觸須,章魚用它進行交配。而這一現(xiàn)象直到19世紀中葉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證明是正確的。
雄性章魚有一條特化的腕,稱為化莖腕或交接腕,用以將精包直接放入雌體的外套腔內。交接腕實際上是雄性的第三右足,看起來和其他足有所不同:尖端平坦、勺狀、沒有吸力,有一條從根部到尖端的溝槽。頭足動物專家James Wood博士說:“章魚是種非常聰明的無脊椎動物,雄性章魚用一個非常大非常精致的精子囊裝備到溝槽上,隨后將精子囊放進雌性章魚的包膜腔中。”
章魚生殖器的觸手
而在腕足插入雌性的外套腔后,腕足就會從雄性章魚身上脫離。普通章魚于冬季交配,卵長約0.3公分,總數(shù)在十萬以上,一般產(chǎn)于巖石下或洞中。幼體在4~8周后孵出,孵化期間雌體守在卵旁,用吸盤將卵弄干凈并用水將卵攪動。出生后的幼章魚形狀和成型期的章魚相似,但是體積卻很小,孵出后需隨浮游生物漂流數(shù)周,然后沉入水底隱蔽。而“交配”完的公章魚在“交配”幾個月后就會死亡,其原因往往是不吃飯餓死的。
本文由國家動物學會研究員黃乘明進行科學性把關